《中國國家公園發展報告》發布
第三屆國家公園論壇8月19日在四川成都開幕。論壇以“守護自然瑰寶 共繪和合之美”為主題,在開幕式上發布了《中國國家公園發展報告》《國家公園監測體系建設方案》等重要成果。
《中國國家公園發展報告》顯示:第一批國家公園整合各類自然保護地120余處,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提升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實現了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的穩步增長。三江源國家公園有力維系了“中華水塔”乃至亞洲水生態的安全命脈。大熊貓國家公園實現了我國野生大熊貓集中分布區和主要繁衍棲息地的完整統一、相互貫通。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野生虎豹數量分別從試點之初的27只、42只增長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海南長臂猿種群持續增長。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成為全球同緯度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基因庫。
今年以來,國家林草局分別批復印發了首批5個國家公園監測體系建設方案。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公園監測體系建設方案》,將運用最新的科研技術成果,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實現國家公園重點區域野生動物常態化精準識別和實時感知,更好服務于保護修復、在線監管、公眾服務等工作,全面提升國家公園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過去10年,國家公園建設實現從試點探索到全面推進的歷史性轉變,交出了亮眼“成績單”。持續創新國家公園體制機制,逐步形成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搭建起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四梁八柱”。首批5個國家公園全部完成確權登記。通過生態搬遷、特許經營、志愿服務、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等形式,為當地社區帶來更多發展新機遇,近5萬名當地居民成為生態管護員;林下經濟、生態畜牧業、生態茶產業、特色文旅產業等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不斷推動生態利民、生態惠民。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會同有關地區和部門持續鞏固國家公園建設成果,加快推進國家公園立法,完善配套制度。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穩步推進新的國家公園創建工作。
本次論壇期間舉辦1場主論壇和3場分論壇。論壇還舉辦主題成果展,通過視頻、圖片、實物等形式,全景展示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科研監測、自然教育、社區發展等方面成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專家:國家公園建設如何做到全民公益性?
“全民公益性”是國家公園建設的三大理念之一。如何在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更好地體現全民共享?19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第三屆國家公園論壇上,多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進行了探討【詳細】
中國科技館以科技為媒解碼園林文化密碼
不同的瓦片排列方式會對屋頂排水效率產生哪些影響?如何以鋁箔和綠豆模擬“雨打芭蕉”的聲景?我們又將如何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共生?……中國科技館與中國園林博物館近日聯合舉辦“愛上科技館——園藝科技π”主題夏令營活動,為青少年搭建一個【詳細】
城市設計得越好,人們步行得越多
人們每天多走的那些路,不但是因為自己意志力爆棚,還有所住城市的“推波助瀾”?聽起來有點玄,但《自然》雜志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真的支持這個觀點——城市設計得越適合走路,人們就走得越多【詳細】
北京市屬公園暑期紅色游持續升溫
香山革命紀念地舊址、陶然亭公園慈悲庵、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等北京市屬公園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持續打造定制化暑期服務與沉浸式“課堂”體驗,讓革命薪火代代傳承,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書寫生動注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