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華美學之皇家園林”文化廊建成開放
玄武湖景區供圖
玄武湖被譽為 “金陵明珠” ,早在六朝時期就是皇家園林湖泊。日前,玄武湖景區的“中華美學之皇家園林”文化廊建成開放,解鎖玄武湖的傳奇故事。
走進位于景區梁洲金陵盆景園的“中華美學之皇家園林”文化廊,鏤空的扇形花窗和綠植、竹子相映成趣,展板四周“中國結”造型的框架古樸典雅,假山石、盆景和花草點綴其間,處處彰顯著中式建筑和園林之美。
文化廊的展陳內容,分為中國皇家園林的“生成”“轉折”“繁盛”“成熟”“集盛”歷史以及“玄武湖與頤和園”等6個篇章,概述中國皇家園林從商代至清代的發展歷程,講述其發展脈絡與匠人的造園智慧,聚焦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玄武湖的“前世今生”,解析玄武湖作為“太液池”“昆明池”在當時發揮的作用和對后世的影響,見證玄武湖從皇家園林到“百姓樂園”的歷史演變。
“太液滄波起,長楊高樹秋。”南朝詩人柳惲筆下的“太液”,說的正是當年的玄武湖。六朝時期,這里是建康城的皇家禁苑,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朝帝王在此營建行宮、宴飲游賞,留下無數詩篇典故。
宋文帝時,玄武湖被打造成皇家 “太液池”,效仿漢代“一池三山”格局,象征著“東海仙境”;宋孝武帝時改稱“昆明池”,用來訓練水軍。中國工程院院士汪菊淵曾說,六朝宮苑多集中在玄武湖周邊,“湖山相接,自然形勢優越。”
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皇家園林從以宮殿為主體轉向崇尚山水,玄武湖周邊的六朝皇家園林就是代表。如樂游苑位于覆舟山南麓(今南京九華山一帶),與玄武湖山水相連,帝王在此登高、閱武、接見使臣,科學家祖沖之還曾在此演示水碓磨,科技與園林巧妙交融。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這一時期的玄武湖兼具審美與軍事功能。當時湖中修建4座亭臺,供帝王休憩觀景,形成“山水含亭臺”的詩意畫面;南岸的玄武觀,既是眺望湖景、檢閱水軍的高臺,又是祭祀的場所,儀式感滿滿。
隨著歷史變遷,雖然皇家園林中心北移,但玄武湖的基因在多地延續。乾隆詩句“師古有前聞,錫命昆明湖”道出了頤和園和玄武湖的深厚淵源。1750年,乾隆疏浚擴建北京西郊金海,為效仿典故,呼應玄武湖曾用名“昆明池”,將其改名為“昆明湖”,奠定了頤和園的雛形。
如今,玄武湖已從皇家禁苑變為“百姓樂園”。漫步景區,湖中的五洲仍能看到當初“一池三山”格局的影子。目前,“中華美學之皇家園林”文化廊每天的開放時間為8:30—16:30。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走進阿里巴巴總部 解碼城市更新北京方案
從飄著花椒香的農田到涌動代碼流的科技極地,望京的蛻變史恰是北京城市界面升級的微縮景觀。近日,記者走進阿里巴巴北京總部,在這座科技與綠色共舞的“方舟”里,解碼政企協作的“北京方案”【詳細】
首批五個國家公園都有了“戶口本”
自然資源部8月11日宣布我國首批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全部完成確權登記,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和三江源5個國家公園都有了“戶口本”。通過摸家底、建檔案,明確了“誰所有”“由誰管”,真正實現“底數明、權屬實、邊界清”【詳細】
溫州該如何借園博興城塑公園城市?
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溫州園博園備受矚目,近日又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立足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與溫州“國際濕地城市”稟賦,以園博會為戰略契機,積極探索“公園+”與“+公園”雙維驅動的城市發展范式,以公園思維促進城市二次增長顯得尤為重要【詳細】
貴州:“山地公園省”邁向康養高地
中國氣象局發布16條暑期避暑路線,其中“探云貴山水景觀·享滇黔舒爽人生”線路成焦點;第七部《康養藍皮書》揭曉全國康養20強市,遵義、六盤水雙雙入選;攜程數據顯示,貴陽躋身暑期國內游TOP5城市,馬蜂窩平臺六盤水成避暑旅居首選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