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該如何借園博興城塑公園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同志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溫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溫州園博園備受矚目,近日又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立足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與溫州“國際濕地城市”稟賦,以園博會為戰略契機,積極探索“公園+”與“+公園”雙維驅動的城市發展范式,以公園思維促進城市二次增長顯得尤為重要。
核心方略
“公園+”與“+公園”雙維驅動
結合溫州實際,核心挑戰在于生態空間系統化不足、城園融合度不高、價值轉化機制不暢、多元共治不暢及智慧化管理短板。應突破傳統“建園”思維,以“公園+”激活生態價值外溢,以“+公園”重塑城市空間治理,雙輪驅動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
“公園+”,是要實施價值激活與功能延展。
公園+新城建設。紐約的中央公園是“公園+”的代表,當年中央公園所在區域是紐約市的郊區,后來先規劃建設了公園,然后在周邊布置圖書館等公共服務設施,然后才有商務樓宇、公寓等,那片地塊才變得寸土寸金的。溫州在規劃建設新區時可予以借鑒,采取的辦法可以是“公園+”,逐步形成“公共空間+公共服務+居民住宅”的布局和建設時序,“以園聚人”,進而推動“圍園而居”“圍園而創”,帶動城市新區的發展。
公園+綠色科創。園博不止于游,更是增長引擎。于園博園和濕地公園周邊布局生態科技研發集群(如紅樹林研究中心、濱海觀測站),吸引環保、生物技術企業。探索“濕地銀行”模式,開發濕地碳匯交易,推動生態資源資產化、資本化。深化EOD模式,探索推廣“濕地修復+土地增值”“生態改善+產業導入”路徑。
公園+服務消費。借助公園空間優勢,利用閑置資源創新性地支持服務消費場景創新、業態融合、產業集聚。借園博勢能,大力發展花經濟和心經濟,打造“國際濕地城市”主題精品游線,串聯三垟、楠溪江等核心資源。發展濕地觀鳥、生態研學、自然療愈、森林康養、濱水運動,提升生態旅游品牌價值與吸引力。培育園博園衍生的文創、節慶、體驗經濟,形成綠色增長極。
“+公園”,是要實施基底重塑與思維滲透。
空間+公園。舊城區改造的路徑就是“雙修”,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首先要在舊城區適當改造和增加社區公園,通過規劃設計、新增設施、后期維護等措施,增加公園數量,提升公園品質。古城保護的最大問題是街巷狹窄,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可以創新“古城改造+口袋公園”方式來打造宜居環境。
治理+公園。將公園作為公共治理載體,構建“政府導、市場運、社會參”多元共治機制。設立專項資金,創新PPP/特許經營。完善規劃-建設-管理全流程公眾參與,培育志愿力量。建公園城市數字孿生平臺,集成生態監測、客流分析、智能服務,普及“溫州公園”APP和小程序,提升管理效能與市民體驗。
文化+公園。以公園為載體傳承創新地域文化,在公園(特別是歷史街區、園博主會場和分會場)中系統展示“永嘉學派”“南戲故里”“百工之鄉”等文化標識,設置文化景墻、雕塑、微型博物館。定期在公園空間舉辦甌劇、甌塑等非遺展演與互動體驗和展會,使公園成為“流動的文化客廳”。提煉濕地、榕亭、甌派園林等地域生態美學元素,融入公園設計,塑造具有高辨識度的“溫州園境”。
實施路徑
聚焦園博,系統推進
緊扣園博會籌備與舉辦周期,實施五大關鍵行動。
一是筑本底,全域公園體系構建行動。打造集溫瑞塘河及濕地展示、智慧管理、創新體驗于一體的園博核心園,成為公園城市理念集中展示窗口。四級體系貫通,加速落地“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規劃,依托園博項目推動重要廊道(如沿江、環濕地綠道)貫通,消除生態孤島。借園博國際關注度,啟動東南沿海紅樹林保護修復示范區建設,打造紅樹林標志性生態地標。
二是促融合,“公園+”創新實踐行動。打造園博主題產業帶,如規劃“園博文旅康養帶”,整合沿線生態與文化資源,開發特色線路與體驗產品,實現會后可持續利用。遴選若干個園博關聯區域,深化“生態環境治理+特色產業開發”一體化實施,形成可復制的價值轉化樣板。依托園博園區及關聯濕地,啟動濕地碳匯監測核算與交易機制探索,爭取納入國家試點。
三是優形態,“+公園”城市更新行動。以園博為契機,重點提升溫瑞塘河、甌江城區段濱水空間,貫通慢行、植入活力、煥新文化(借鑒咸陽渭河),打造“園博濱水會客廳”和“溫州城市記憶館”。將公園城市標準融入未來社區建設,實現未來社區公園化。結合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站點周邊“軌道+公園”綜合體,提升可達性與土地價值。
四是強機制,多元共治體系構建行動。組建由政府、企業、專家、市民代表參與的“溫州公園城市(園博)共建聯盟”,建立常態化議事平臺。針對園博園區及大型公園,探索專業化、市場化托管運營機制,確保長效活力。設計公眾參與的濕地保護/公園維護“生態積分”制度,與園博互動體驗結合,增強認同感。
五是賦智能,數字平臺賦能行動。建設集監測、管理、服務、展示于一體的“園博智慧平臺”,并預留接口融入未來城市大腦。開發基于AR/VR的園博導覽、濕地科普應用,提升互動性與教育性。引入市場化機制,利用園博期數據積累(客流、環境、行為),優化后續公園布局、設施配置與運維管理策略。
展望“十五五”,溫州應以園博會為契機,以“公園+”與“+公園”雙輪驅動理念重塑城市發展范式,以全域公園體系為基,以價值創新為核,以智慧治理為翼,以多元共治為魂,推動溫州從功能城市向人本城市、從園林城市向公園城市、從“有濕地”向“是濕地(公園)城市”的根本性躍升,全力打造彰顯濕地魅力、充滿發展活力、富含人文韻味、實現高效治理的公園城市典范。
作者系市決咨委委員、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教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貴州:“山地公園省”邁向康養高地
中國氣象局發布16條暑期避暑路線,其中“探云貴山水景觀·享滇黔舒爽人生”線路成焦點;第七部《康養藍皮書》揭曉全國康養20強市,遵義、六盤水雙雙入選;攜程數據顯示,貴陽躋身暑期國內游TOP5城市,馬蜂窩平臺六盤水成避暑旅居首選地【詳細】
老字號影劇院更新迭代 上海打造新“戲臺”
在上海,蘭心大戲院、大光明電影院、美琪大戲院等老字號影劇院紛紛更新迭代,通過修繕保護、活化利用、技術升級,滿足觀眾的多元化需求,實現了臺上與臺下、歷史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雙向奔赴【詳細】
35款園林機器人亮相北京海淀公園
在海淀公園,配送機器人穿梭公園間,精準打通公園外賣配送“最后一公里”;鮮花售賣機器人化身“移動花攤”,消費者掃碼下單就能把春日氣息捧在手心;防火隔離帶開辟機器人適用于野外叢林,能在1小時內快速開辟10公里防火隔離帶【詳細】
成都 用公園城市的方式打開世運會
8月7日晚,成都秦皇湖畔,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天府之檐”燈火璀璨。在這個如城市會客廳般的開放空間里,五洲健兒與四海賓客,共同開啟一場“運動無限 氣象萬千”的成都世運會開幕盛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