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資“山寨” 知名景點背后是缺乏文化自信
日前,遼寧省大連市斥資50億元,建山寨威尼斯供游人參觀。該項目占地40.36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8.16萬平方米,由法國設計師團隊設計。
可悲的是,這樣動用巨資仿造國外知名建筑的事情還不是孤例。此前,河北省石家莊市因為搭建一座高仿的埃及古文物獅身人面像,引起埃及文物部門的高度關注,由于施工方未獲得埃及方面的許可建造復制品,遭到埃及文物部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訴。此外,不但國外的知名景點遭到山寨,就連北京奧運時修建的鳥巢,也被一些地方山寨,衍生出多個版本的鳥巢建筑。上海世博會上中國館備受矚目,國家級貧困縣江蘇阜寧縣也曾撥款350萬元建了個山寨版中國館。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從經濟角度來看,動用巨資“山寨”知名景點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每個文物古跡都是不可復制的,其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意義,尤其是那些歷史建筑,今日的國人即使在國內完成復制,也難以獲得他人的認可,無法吸引日益理智的國人前來旅游觀光,反而會成為笑柄。與其全面復制,還不如圍繞本地特色,重新打造新的景觀。
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進一步來說,一些地方政府機構、組織花費巨資打造山寨景觀,其實是一種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擁有數不盡的文物古跡和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但可笑的是,明明擁有他人羨慕的文化與文物,卻認識不到其真正的文化價值,不能從本國的景觀建筑中發現美,更不知道珍惜,甚至在城市的拆遷中任文物古跡湮滅者大有人在。
地方政府以及社會投資機構在試圖建設人造景觀或者旅游景點之前,應當深入挖掘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研究本民族傳統建筑的文化含義,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打造出符合本民族審美觀念的景觀。須知,今日的國人,早已不再處于“外國月亮比中國月亮圓”的階段,一味的山寨、抄襲,只能增加民眾的反感和質疑。
編輯:wangyun
相關閱讀
何鏡堂:奇、特、怪是建筑文化自信的欠缺
連日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在多個場合呼吁人們重視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他認為,在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建筑設計應當以人為核心,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并充分重視新型科技成果的應用與青年人才的培養。【詳細】
評論:城市建筑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要使城市管理者懂得敬畏,敬畏建筑規律、建筑文化,敬畏民意,而不能隨意濫用權力施壓,更不能以一己之喜好胡亂折騰。【詳細】
盤點世界各地的山寨埃菲爾鐵塔
提起埃菲爾鐵塔,第一反應是修建于1889年,矗立于法國巴黎的標志性建筑——是地球上知道的人最多,也是地球上花錢參觀的游客數量最多的標志性建筑。直到1930年美國克萊斯勒大廈建成之前,埃菲爾鐵塔保持了世界最高人造建筑記錄41年之久。全世界目前有30多個較大型的復刻版埃菲爾鐵塔,下面只列出其中幾個【詳細】
評論:建筑仿洋之風當休矣
如果說河北的山寨獅身人面像是照搬國外經典建筑的一個典型案例,那么華西村的悉尼歌劇院、蘇州的“孿生”倫敦塔、福建福清的埃菲爾鐵塔……散落各地的“洋建筑”,更是將這股山寨之風越吹越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