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短命不應全怪開發商
據報道,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城市建筑平均壽命甚至已經達到了上百年,相比而言,我國城市建筑的平均壽命低了很多。毋庸置疑,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歐美國家建筑的質量比國內建筑質量要好得多。
我國城市建筑短命,在責任追究上不應完全怪罪于開發商,城市建筑進入“質量報廢周期”背后有著不可忽視的時代背景,即上個世紀特定的時代背景造就了這批建筑在今日進入了“報廢周期”,這批短命建筑在當時未必就屬于“豆腐渣”。
建筑質量是否合格、牢固,關鍵得靠技術,沒有技術就不能有牢固的建筑。從技術層面說,我國現代建筑技術遠比歐美國家落后得多,所以在壽命上,我國建筑根本沒法和歐美國家的建筑相提并論。
比如早在一百多年前,當歐美發達國家的城市建筑已經普遍采用質量牢靠的現澆框架結構時,國內城市建筑直至進入新世紀之后才逐漸開始推廣現澆框架結構。在此之前,國內城市建筑多數都是不是特別牢靠的磚混結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城市建筑中,我國還大面積使用了壽命較短、易斷、易坍塌的空心預制板,而國外城市建筑幾乎不使用空心預制板,更不要說歐美發達國家建筑多數都是采用石質材料了。
另外,當時國內建筑行業還沒有塔吊、打夯機、打樁機等現代建筑工具可以使用,完全靠手工和人力。那時的建筑工人基本上是以小學畢業生或文盲學歷為主的農民工,他們大多數人是剛剛從“稻田”里直接爬上了腳手架,對現代建筑技術基本不懂,幾乎完全延續了過去的農村建房技術和視野。所以,以當時建筑行業的這種技術水平和低素質的人力資源,不可能修建出壽命達到百年的房子。
再者,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市場經濟剛剛開始起步,生產力還比較落后,市場上可以供應給居民建筑使用的鋼筋、水泥、磚塊的數量非常有限,根本滿足不了實際需求。而且開發商可以用于建筑投入的資金也相當有限,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大量投入資金。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為提高建筑的修建速度,盡快滿足民眾的居住需求,很多地方不得不建造一批“快餐式”住房。在城市建筑建造過程中,鋼筋、水泥、磚塊的投入上“偷工減料”,本該是實心墻體改為成本要低很多的空心墻體等,質量自然得不到保證,甚至還不如古代的城墻。更何況在當時我國還沒有出臺建筑工程施工的相關質量標準、驗收標準,即便一些地方出臺了相關標準,要求也很低,這樣一來,就為城市建筑質量管理標準混亂和建筑質量整體低下的狀況提供了種種可能。
由此可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建筑行業的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時修建出來的房屋建筑質量很難達到高水平,壽命也只能維持二三十年,這才導致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城市建筑如今普遍進入了“報廢周期”。所以,我們不能就此完全怪罪開發商,認為完全是開發商修建建筑的質量不過關而造就了“豆腐渣”工程。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