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縣林業產業大發展 青山成為聚寶盆
俗話說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慈利是個山區大縣,如何立足資源優勢,做活“山”字文章,是我們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不懈奮斗的目標。近幾年來,隨著“綠色慈利”、“生態慈利”的建設深入人心,一片片綠色、一座座青山也成為我縣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的突破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象鼻嘴村官張坪的活立木移植基地,是我縣新發展的一個林業產業項目。這些曾經普通的樹木,通過移植栽培,成為深受歡迎的觀賞木,經濟效益成倍增長。
零溪鎮副鎮長、象鼻嘴村黨支部書記向平華:“通過建立活立木移植基地,帶活了我們這一片,原來每棵樹賣出去不會超過5000元,現在通過我們在這里移植三年,那我們現在每棵樹至少是5萬到7萬,使我們的錢袋子更加鼓起來。”
近年來,慈利縣以林業興生態,以生態促產業,積極采取措施扶持和引導林業產業發展,推動低效益林業向高效益林業轉變。全縣林業經濟蓬勃發展,林下經濟從無到有,森林旅游從小到大,花卉苗木形成規模,各種林產品經營加工業更是不斷增加,已達到339家。
座落于零溪鎮墨元居委會的金旺膠合板廠是一家以生產松木膠合板為主的精加工企業,企業老板張金初告訴記者,他以前主要是做木材買賣的,隨著國家林業產業政策的陸續出臺和縣林業部門的積極引導,2006年,他便做起了木材精加工,辦廠這些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林業產業政策一年比一年好。
金旺膠合板廠廠長張金初:“原來老百姓木材價格賣得低些,現在林業部門減少育林基金以后,老百姓的木材價格也可以多賣些錢,一個方最少要多得50-60元錢。”
2009年,國家林業局將育林基金從20%調整到了10%,這10%的調整,不管是對老百姓還是對加工企業,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老百姓的林業收入增加了,造林護林的積極性更高了,促進了木材加工業發展,金旺膠合板廠已達到年加工木材2000立方米,年產值300多萬元,利稅20多萬的規模,面對黨的好政策,張金初信心勃勃地想著進一步擴大規模,讓慈利的林業資源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值,造福于民。
林業產業的穩步發展,同時也拉動了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為村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張愛生是零溪鎮燕子橋村人,自金旺膠合板廠創辦以來,他就一直在廠子里做事,再也沒有外出打工,再也不用擔心家里的事情了。
據統計,今年全縣僅林產品加工企業就可實現總產值1個億,林農收入達5000萬元,加工增值3000萬元,創造稅收1200多萬元,創造就業崗位近5000個,五年來,全縣共實現林業產值40億元,
嘗到了林業產業發展甜頭的慈利人民,更加注重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生態家園,使“綠色慈利”更加亮麗,更加引人注目。目前,慈利縣已成為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全縣林地面積達到368萬畝,森林蓄積量58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64.51%。今年9月下旬,以“綠色湖南、品質家具、低碳生活”為主題的第二屆湖南家居博覽會成功在慈利舉辦,共吸引省內外238家家具企業參展,簽約項目22個,引進資金達145億元,為發展湖南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和促進慈利家具市場規?;?、產業化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慈利林業產業正日益成為慈利經營建設中的一支生力軍,積極引導,強化服務,進一步做大做強林業產業成為林業部門的重要目標和追求。
縣林業局局長鄧家友:“今后我們在做大林業產業方面,我們想著重在幾個方面要加強引導,一是還要進一步加大杜仲產業的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建立我們自己的龍頭企業,帶動慈利杜仲產業的發展。第二是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油茶產業的發展,通過公司加農戶這種模式,帶動慈利油茶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民的脫貧致富。第三個重點我們想在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大森林旅游、生態旅游這一塊發展的力度,做大做強我們的森林旅游產業,同時我們還要鞏固我們的傳統林業產業,做大做強我們的林業產業發展體系。我們的目標就是爭取在2012年底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0個億,使我們的農民真正實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樣一個工作目標。”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