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建立生態型政府 增強生態責任感
生態執政,即遵從生態化的規律,以生態文明為價值取向,依法行使對生態環境的管理權力。生態執政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目標,是我黨執政為民的新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新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生態觀、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西方國家生態政治的經驗及當前中國的生態實際,促進了我黨生態執政理念的形成。我們要建設一種環境友好、科學生產、合理消費及倡導全新價值觀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面入手,全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首先,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生態觀。十七大報告指出:“保護環境,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切實用來為人民服務。生態執政觀,就是要把生態和生態保護問題作為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及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并不斷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其次,加強生態法制建設。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的加快,保護生態的法律、法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這些法律、法規,為執法部門嚴格執法創造良好條件,并向公民提供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機會。同時,要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和權力義務,建立和實施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責任追究制度。
再次,重視生態行政建設。黨政領導機關掌握、調配、使用著生態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財力、物力、人力等資源,是構建和諧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組織者和推動力量,對生態文明建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正確引導各級領導深刻認識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了解經濟活動對生態變化的影響及其規律,提高對生態質量變化的識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最后,推進生態民主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只有允許人民群眾發揮主體作用,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人民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最主要的是保“三權”,即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建設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主要問題和手段是指導生態文化建設,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一要樹立生態文化意識。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文化。如今,人類已從對自然的索取、破壞而遭受到的懲罰中覺醒,回歸自然、珍愛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這恰是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契機,因此,要加強對公民進行生態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識,增強對自然生態環境行為的自律,牢固樹立生態文化意識。
二要注重生態道德教育。生態環境的優劣反映著生態道德的水準,生態道德的水準也極大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優劣,二者不可割裂。生態道德盡管是一種軟實力,但卻擁有強大的推動力,能夠驅動人的生態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自律性與責任感。正確的生態道德觀能夠對人的行為產生自覺的約束作用,使人們自覺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
三要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摒棄了傳統文化中“反自然”的不合理成分,拋棄統治、征服自然的思想,走出人類中心主義,按照“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賦予文化以生態建設的含義,其包括生態哲學文化、生態倫理文化、生態科技文化、生態教育文化、生態文藝文化等諸多內涵。
重視和加強社會事業全面建設,推動生活方式革新
一要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全、團結的秩序、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體系;二是形成以生態文化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三是樹立以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風氣。
二要優化人居生態生活環境。比如,在城市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社區,使城市內部與城市外部周圍地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良性循環區域;在農村普遍推行“生態示范區”建設,并重點發展一批配套設施齊全的“綠色居住區”。
三要努力實現人口良性發展。人口對環境的影響表現在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和分布四個方面。解決生態問題,建設生態文明,就要繼續貫徹優生優育的方針,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
四要實現消費方式的生態化。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逐步形成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提倡節約型消費、提倡合理享受,從點滴做起,減少或杜絕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ㄗ髡邌挝唬褐貞c工商大學管理學院)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