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內園林行業六大弊端(圖)
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就稱為園林。中國傳統園林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對東西方傳統園林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英國的風景式園林和隨之產生的法國英中式園林,尤其是對日本園林影響深遠。但到近代,園林的發展停滯。直到改革開放,西方思想傳入中國,我們園林大大發展,但也存在許多問題。
1. 科研與產業脫節
目前我國園林科研管理和項目評價還沒有完全摒棄“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的傳統做法,主要以發表論文的數量、項目帶頭人的學術地位來評價科研成果質量,造成大量科研項目缺乏對市場需求的關注,主動尋求推廣應用的動力不足,導致科研成果缺乏實用性,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脫節。與此同時,許多應用單位雖然對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有一定程度的需求,但由于缺乏了解渠道,缺少相互之間轉化應用管理平臺。此外,目前我國園林科研成果轉化的機制與模式還不完善。這些因素最終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園林行業的科研成果與產業脫節。
另一方面,專業水平不夠的領導的瞎指揮加重了這種脫節。計成在《園冶》中說:“豈不聞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乎。主人者,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意思是說,造園時匠人的作用只占三分,七分是主人的作用,但這個主人不是指園主,而是喜愛那個計成這樣的“能主之人”,即既懂技術和藝術又能夠指揮工匠的頭腦級人物?,F在很多領導(包括政府部門和園林企業等)可能對園林一竅不通,根本不具備相關的園林知識和素養,在設計規劃過程中,領導也不管自己懂不懂這方面的知識,不切實際的瞎指揮,想要什么樣的園林形式,就要什么樣的形式,為此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好多的市政園林都是一些形象工程,領導為了夸大自己的政績,“大動干戈”,建造特大廣場,特大高爾夫球場,這樣的建設簡直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2. 設計與施工脫節
近年來,園林景觀及園林綠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但由于園林設計和施工的脫節,導致園林工程質量受到影響。從設計到施工的過程來看,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設計拙劣。部分園林設計者為了得到項目,通過不切實際的設計和效果圖來獲得甲方的青睞,這樣的設計使施工無法進行,施工隊不得不根據立地條件和經驗另行設計。
第二,設計與施工配合不密切。設計與施工密切配合才能造就一個優秀的園林作品。例如植物配置,設計師必須從選苗到現場施工全過程親臨指導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至于自然山水園的放樣、施工,設計師更要現場把關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對于復雜地形的施工現場,無法預期的問題更是時有發生??墒牵蠖鄶翟O計師并不愿意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動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隊伍越少與設計人員溝通。
第三,施工不規范。當施工滿足不了設計的要求,施工隊會根據現有條件,擅自在設計上進行改動。比如為追求良好景觀效果,很多設計師偏向大規格苗木。但大規格苗木價格昂貴,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為此,施工單位降低苗木規格,避重就輕,不規范施工,減少大規格苗木的數量,破壞了設計景觀的立體感和稠密度。而在設計用苗難于采購時,施工單位常會進行苗木替換,改變設計時的景觀效果,使原有藝術效果和園林美感受到影響。
3. 設計生搬硬套,盲目模仿
在園林設計中模仿和抄襲的現象普遍存在,從抄襲概念、抄襲風格到抄襲具體的園林小品、植物配置等,尤其是抄襲或模仿國外知名公司的作品,使得優秀的園林作品泛濫,造成“千城一面”的景象,沒有了自身的風格特點和地方特色。在園林行業中,很多設計者不注重場地調研,不顧當地地方特點和實際情況,盲目模仿,導致園林景觀觀賞效果降低,而且浪費大量人力物力。比如國內興起的“廣場風”、“草坪熱”、“雕塑熱”等都是對國外園林景觀的模仿,這些都不符合中國的國情,而且也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又如現在的“大樹進城”現象,很多大樹甚至是千年古樹都被移植而死亡,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在設計過程中,很多設計師在不注重場地勘察,不注重當地地域特色和不慎重考慮資金和日后的管理的情況下,開始翻查其他很多設計方案,找到合適的便套在自己的圖紙上,臆想一些莫名的理念套在方案上,很多時候是方案出來后套理念,而不是理念在先。好的園林設計是可以借鑒的,條件適合也是可以完全照用,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氣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條件的協調下才取得好的效果,不進行科學研究,不顧實際盲目模仿,最后適得其反,觀賞效果降低。但要想創造出優秀的獨樹一幟的園林作品,最后還是依賴于設計師自身的創意,而這些創意都是基于對場地的勘察和對當地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底蘊及實際情況的調研。
4. 植物應用不當
植物,是園林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能為人們提供遮蔭、降暑、防災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是大多數生物種類的棲息地,是園林景觀的生命象征。但在大多數園林景觀中,植物的應用存在大量的問題。
第一,植物種類貧乏。目前我國園林中用在植物造景上的園林樹種很少。國外公園中觀賞植物種類近千種,而我國廣州也僅用了300種,杭州、上海200余種,北京100余種,蘭州不足100種,西安不足200種。我國植物園中所收集的活植物沒有超過5000種的,這與我國資源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
第二,植物選擇單一。園林綠化應用植物品種單一, 片面強調常綠、闊葉, 忽視了物種選擇的多樣性, 一些季相變化很有特色的樹種( 如楓香、藍果樹、欒樹、烏桕等) 和立體綠化植物(如凌霄、異葉爬山虎、山葡萄、油麻藤、金銀花、羊蹄甲類、鐵線蓮等)極少見應用,這使得園林綠化造景過于單一和人工化而缺少自然信息。
第三,沒有發揮鄉土樹種的優勢,且過度應用異地植物。雖然適當引進適應當地生長的一些物種,對增加物種多樣性和豐富景觀類型是很有必要的,但很多地方在園林樹種選擇上有片面追求觀賞性而忽視樹種選擇上的保存性和經濟性。如果合理發展利用當地現有物種資源,不但可以降低綠化造林經營成本,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建設有當地特色的物種景觀綠化豐富園林綠化物種類型。
5. 對人性的關注不夠
園林景觀講究的是“實用第一,美第二”,但是目前很多景觀設計往往都不講求實際用途,一味的追求美,導致景觀設施的功能性缺失。很多設計師在做設計的時候往往只注重手法、風格、美觀。設計師陶醉于自己設計的作品是如何的美觀,具有創新的風格,形式上是多么的特別,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功能上的設計。對人性的需求的滿足也往往局限于休息座椅、大草坪、垃圾桶、活動廣場等。
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理念是從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出發,“以人為本”,增強園林景觀的親和力,運用園林綠化、城市景觀、生態科技等相關手段,營造健康、安全、和諧的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原則之一是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城市園林景觀是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空間,不同年齡段的使用者有著不同的活動方式和習慣,故人性化的景觀設計應使兒童、青少年、老人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活動空間,同時還應適當考慮特殊群體對空間的利用。當代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應在植物的配置(包括科學性、多樣性、藝術性和季相變化)、道路設計、活動場地和建筑小品的設計、山水造景和服務性設施的設置上下功夫。人性化設計的實現,從大的方面講是整個地塊景觀的合理功能布局,小的方面就是從一些細節表現出來。園林景觀中的人性化設計要求設計師們以人的需求為準則,拓寬設計思路;重視人的行為、心理等多種因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6. 園林設計人員魚龍混雜
現代意義的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學科從19世紀50年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更廣泛的意義和要求,是藝術和科學的綜合體,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態、藝術、旅游、環保、地質、地貌、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需要設計者掌握和具有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園林景觀設計是非常嚴肅的專業工作,一個不專業、不符合規范、不合理的設計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園林是城市與大地綜合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應作為城市生活空間和自然空間的聯系體來設計、建設和管理,需要專業的設計人員來完成。然而,當前園林設計人員魚龍混雜,致使園林設計水平良莠不齊。
眼下,景觀設計名下的人員突然增多,人才供應表面上一派繁榮,其實,合格的人才增量不多,只是打著景觀設計旗號的人多了。景觀設計人才是市場需求熱點,名字響亮,于是,有些農林院校的畢業生改換門庭,蜂擁進入這個行業,但其內容還局限在園林、園藝層次上,注重觀賞性,缺乏人文、城市規劃、國土生態設計等方面的培養,實質上離合格的景觀規劃設計人才要求還存有差距。中國的景觀行業是伴隨著城市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它的發展前景普遍被人們看好,人們習慣地認為景觀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但由于目前我國園林設計市場的不規范性導致了很多非專業的、無經驗的、職業素質不高的設計者充斥著設計隊伍,這就要求國家必須規范市場,加大對園林設計師的培育力度和選拔強度。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