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63歲勞動公園展新顏 打造文體娛新地標
翻修的勞模墻、勞模雕塑、勞模大道,供市民文藝演出、休閑娛樂的五一廣場、職工之家,超千平方米的棋牌樂園……63歲的鐵西區勞動公園,其核心區域升級改造接近尾聲,計劃7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詳細】
2021-06-23
上海:高顏值書店傳遞城市人文景觀新氣象
漫步鬧中取靜的番禺路,修葺一新的交大書院開業迎客,上海交通大學師生成了書店的第一批“原住民”;滬上多個商圈陸續新開無料書鋪、二酉書店,以別具一格的布局設計成為新晉“網紅地標”【詳細】
2021-06-22
江蘇常州:古典園林群將重返 再現園林之城盛景
相關部門經深入考證和發掘當地及周邊,發現常州城東運河南岸采菱港東側,明清至民國時期曾存在過5座著名的私家園林:歸樂園、石園、洛原草堂、菱溪草堂和寄園。為此,天寧借題承脈,古為今用【詳細】
2021-06-22
長安街10組立體花壇亮相獻禮建黨百年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長安街沿線10組立體花壇近日相繼亮相,花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以“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為設計線索,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長安街大規模布置立體花壇尚屬首次【詳細】
2021-06-22
北京國際花園節30個“市民花園”亮相
近日,第二屆北京國際花園節市民花園優秀作品展在世園公園開幕。參展作品共有21個迷你花園和9個陽臺花園,從全市各區園林綠化局和園藝驛站征集的近50個花園方案中選出。30個花園各具特色【詳細】
2021-06-22
全國首個森林城市主題公園亮相北京
公園建設時保留了不少原生態景觀。在自然演替展示區里,有一片2000多平方米的自然風貌,幾乎沒有進行人工干預。其間有一條小河,吸引了兩只白天鵝在水中嬉戲。在鄉土大樹展示區,曾經的大樹被保留了下來【詳細】
2021-06-21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增至137座
近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安徽省黟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發布。黟縣正式成為我國第137座、安徽省第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黟縣古稱“黝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詳細】
2021-06-21
廣西構筑濱海生態綠帶的實踐與啟示
北海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的組成城市。北海市三面環海,北海海域生物資源豐富,擁有紅樹林、海草床及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具有極高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和科學研究價值【詳細】
2021-06-21
第十一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花落”鄭州
河南省鄭州市的第十一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概念性規劃方案以“大河花正開,幸福滿天下”為主題,寓意為在中華文明發祥地、黃河與運河交匯處河南鄭州舉辦花博會,使新時代的和諧幸福文明之花在中原大地絢麗盛開【詳細】
2021-06-20
園林景觀產業貿易博覽會成智慧園林新成果秀場
當下,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隨著“花園城市”理念在中國各地推進落實 ,從城市管養、環境治理到生態景觀建設,園林行業企業紛紛融合5G、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GIS等新技術打造”智慧園林“【詳細】
2021-06-18
廣東:2025年完成南嶺國家公園主要建設任務
到2025年,完成南嶺國家公園主要建設任務,以及全省自然保護地整合歸并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地方性法規、管理和監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態空間承載力,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力爭保護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詳細】
2021-06-18
虧多賺少的文創商業綜合體如何理順商業邏輯?
近年來,在城市更新和文旅產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涌現出一批地標性文創商業綜合體。能在“書海”中榻眠的上海愛琴海亞朵S酒店、璀璨點亮西安夜晚的大唐不夜城、在老三元乳品廠上“騰籠換鳥”的E9創新工場【詳細】
2021-06-18
河北這樣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樣板
《河北省長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31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重點項目已經開工,金山嶺長城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可閱讀長城數字云平臺一期工程建設完成……【詳細】
2021-06-18
哈爾濱:一線一環十園百景 60余種花卉打造景觀帶
今年哈市在城區打造了“一線、一環、十園、 百景”城市彩化景觀帶,串紅、萬壽菊、海棠、孔雀草等 60 余個不同品種與色彩的花卉讓冰城街路與公園披上彩衣【詳細】
2021-06-17
北京市西城區打造5條“紅色體驗線路”
“初心之旅”紅色地圖發布,并推出由29處紅色點位組成的5條紅色體驗線路。通過這5條線路,可以充分感受中國共產黨成立和發展的艱辛歷程,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詳細】
2021-06-17
成都首個高鐵文化公園開園
從公園城市建設“首提地”到“示范區”,成都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蓬勃發展。日前,位于成華區的高鐵城市公園一期正式開園,這是成都首個呈現的高鐵文化公園。據了解,該公園分兩期打造【詳細】
2021-06-17
第27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中國主題是這個
自2004年起,全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荒漠化、沙化面積分別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續縮減。自2005年起,石漠化土地面積連續2個監測期實現縮減【詳細】
2021-06-17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文旅融合愿景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博物館已不滿足于成為展示地域文明的殿堂、公共文化服務的空間,還希望能成為一座城市旅游地標。博物館同時是旅游目的地,這并不是一個新愿景【詳細】
2021-06-16
北京:老山街道微空間變身公園 重現首鋼記憶
除了對社區公共空間的基礎設施、綠化景觀等進行了改造,設計上還增加了首鋼的文化銜接景觀、兒童設施、老年人休閑娛樂場所,極大改變了原有文化單一,景觀不足的狀態,充分改善了老山東里北社區的公共空間配置【詳細】
2021-06-16
專家建議設亞洲象國家公園
緩解人象沖突,要在國家層面上通過財政補貼方式,降低或減緩地方經濟增長標準,同時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特區試點。在這個頂層設計之下,在西雙版納或普洱當前有亞洲象活動的地方建立一個沒有行政界限的、以亞洲象為主的國家公園【詳細】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