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tài)|綠化 | www.www.22u.com.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納植物園獲得新發(fā)展
“收獲指數”與“信心指數” 據徐增富介紹,印度、南非等國家的科學家,也有和他們研究組一樣,正在做小桐子噴灑相關激素的研究課題,但他們暫時還沒摸索到合適的濃度和處理時期,“我們目前正在做的,是要加速小桐子長成成年植株的過程,使其到達生殖生長的周期縮短。野生小桐子的馴化時間不夠。它的經濟系數,也就是可收獲的果實部分、種子的生物量只占其總的生物量的很小一部分,或者叫做‘收獲指數’不高”。 本報記者不久前從全國政協(xié)提案委獲悉,為促進全國政協(xié)十屆五次會議第2194號、第2921號有關支持加快發(fā)展貴州省小桐子生物柴油產業(yè)的提案的辦理,全國政協(xié)提案委與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辦、國家林業(yè)局等有關部門,曾組成聯(lián)合調研組,在提案委副主任楊振杰帶領下,2007年7月下旬,曾實地考察了黔西南州興義、安龍、冊亨等市縣小桐子種植和加工情況。 全國政協(xié)提案委組織的這一聯(lián)合小組,從原料資源、生產加工、綜合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產業(yè)的經濟性和市場流通等方面,對我國生物柴油產業(yè)發(fā)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2007年9月30日,其在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的一份報告中,明確提出:“貴州堅持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原則,進行大規(guī)模小油桐(小桐子)人工種植,發(fā)展綠色生物柴油產業(yè),實現綜合開發(fā)利用,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貴州省把發(fā)展以小油桐(小桐子)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產業(yè),作為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決策大力推進,具有較好的基礎和優(yōu)勢,國家應積極鼓勵和支持�!� 本報記者隨版納植物園科學家而行,這次對黔西南州小桐子種植的實地考察,結論也與全國政協(xié)提案委的結論大體相同。 據悉,印度總理對小桐子這一能源植物高度重視,前幾年也在其官邸的花園里種上了好幾棵小桐子。現在,一切問題的癥結所在,就是要增加小桐子的“收獲指數”,而這個“收獲指數”在某種程度上,則要取決于企業(yè)家對科學家的“信心指數”。 康達公司對中科院科學家的“信心指數”較高。李搏總經理數年前在創(chuàng)辦自己的公司時,在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科學家的合作中,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他對本報記者介紹說:2009年,冊亨縣政府無償劃撥給了康達公司9932畝。這些是政府以前用小流域治理的專項經費造的林地,雖然對小流域植被起到作用,但管理比較粗放、松散。交給康達公司管理,既能更好地保持水土,又讓公司和農戶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徐增富教授在原來楊成源副研究員的基礎上,開發(fā)出更新的小桐子培育技術,現在我們這里的示范已經看到很好的苗頭。我希望能捕捉到徐增富老師成功的東西,運用到黔西南州,大面積推廣”。 毋庸諱言,目前我國的小桐子種植面積雖有幾百萬畝之多,但其種子產量普遍難以令人樂觀,經濟效益更是如水中月、霧中花,根本無法滿足生物柴油產業(yè)的需求。僅在貴州省黔西南州,目前種植的小桐子至少已經有8萬畝,許多都是種植在石漠化的山坡地上,產量都很低。 “黔西南州政府規(guī)劃發(fā)展小桐子200萬畝,而貴州省發(fā)改委批準的全省60萬畝的小桐子示范基地也已開始實施�!笨颠_公司劉剛副總經理介紹說:“我們要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通過1000畝的大田試驗,確定小桐子專用開花調節(jié)劑的增產效果和經濟效益。按每畝增產150公斤種子,種子收購價 2元/公斤,成本50元/畝計算,僅黔西南州現有的8萬畝小桐子,每年大約就可產生約2000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在2008年的春天,我就開始安排學生,對小桐子噴灑各種激素做試驗。我對潘幫珍說,首先要找到調控雌雄花比例的方法,看能不能改變,怎么改變,用什么手段。以前版納有個博士做過,做的結果反而雄花更多了。小潘對我說,我們還能夠做成功嗎?我對她說,我們要系統(tǒng)地做,充分利用國內外積累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就有可能成功。” 徐增富對本報記者作了科普介紹:小桐子是雌雄異花,本身從遺傳上是不純的。也就是說,母株好,子代不一定好。理想的辦法是進行無性繁殖,傳統(tǒng)無性繁殖最好的辦法就是扦插,這樣能保持與母株一致,種性好。但扦插繁殖速度有限,一棵小桐子把母株都剪了也就幾百棵。小桐子的種植面積需求大,一畝地至少就要一百多棵苗,單靠扦插進行無性繁殖,無法滿足大規(guī)模造林的需要�,F在大面積種植的小桐子,由于大多是采用種子苗,產量很不整齊。靠人工扦插太慢,現在版納植物園正在發(fā)展組培的方法,對小桐子采取試管苗無性快繁。組培苗的特點就是后代苗木遺傳上均一、整齊,“我們現已掌握了小桐子快速繁育的技術,一旦選了好的母株,就通過組培的技術快速繁育”。 徐增富帶領的課題組,成功研制出小桐子專用開花調節(jié)劑,在小面積試驗地上可將小桐子的種子產量提高3倍以上�!拔覀冇媱澰谇捌诠ぷ鞯幕A上,繼續(xù)做好小桐子基因功能與分子育種的研究,同時在黔西南州進行大面積的田間試驗,對小桐子專用開花調節(jié)劑的使用技術進行優(yōu)化和試驗推廣”。 就在考察組一行赴黔西南州前不久,冊亨縣的一些盤山公路路段,剛剛經歷了山洪之后的泥石流和滑坡,一些道路至今中斷。徐增富對本報記者說:“黔西南州南北盤江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相當脆弱,林木稀少,存在石漠化程度加劇的趨勢,從而使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災害頻繁發(fā)生。通過規(guī)�;N植小桐子,還可以效地促進山地被的恢復,有效治理黔西南州等地的石漠化,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大山將會呈現怎樣的神奇奧秘? 徐增富感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但可喜的是,徐增富帶領的能源植物科研團隊,現在正在慢慢得以發(fā)展壯大,有人已開始做功能基因克隆和轉基因的研究。僅徐增富本人現在帶的在讀研究生就有15位,實驗室人員有20位,“這樣我就有比較足夠的時間,可以考慮一些小桐子分子育種的科學問題”。 徐增富在一處岔道與本報記者揮手再見,“我這次與大家來黔西南考察,進一步了解了公司與農戶的需求,我還得應康達公司的熱忱之邀,在這里逗留一兩天,多看一些小桐子種植點,給他們提一些指導性意見”。 李搏總經理在一路陪同考察中,熱忱的期待溢于言表:“我想利用中科院良好的人才資源,在生物能源這一塊把文章做得更深入,從單一的小桐子做到產品和產業(yè)的多元化。最好雙方能建立更緊密的關系,爭取今后能共同成立一個生物柴油工程中心。地處荒山僻嶺的黔西南今后不僅山清水秀,生物柴油的生產供應不一定只是局限在貴州,但最高水平技術要從我們這里來發(fā)源。我們通過設備的研制,參股,滲透到很多國家的行業(yè),從單純的產品輸出轉變到技術的輸出。” 逐片看過小桐子的不同生長情況,陳進曾深有感觸地對本報記者坦言心跡:“小桐子是明星植物,全球關注,一波三折,我們的技術若能真正應用到生產上,既促使農民和公司增收,也保護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邁出了至關重要的關鍵一步,今后我們應該更加有創(chuàng)新的信心與勇氣!” 記者不由地想起晴隆縣的“24道拐”公路奇觀。著名的“24道拐”離這里約100多公里之外,曾榮登《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第12期的封面。這“24道拐”盤山彎道長約4公里,每道拐彎僅幾十米長,曾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貴陽以西黔滇公路最險要的咽喉要道。 “24道拐”如同一條巨大的“拉鎖”掛在山梁之上,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現在小桐子的研究一波三折,連國際上的一些專家也擔憂其“繁華難現”,我們豈不是同樣需要“八年抗戰(zhàn)”堅忍不拔的精神?假如它拉開如“24道拐”那樣的“拉鎖”,大山將會呈現怎樣的神奇奧秘?版納植物園對小桐子的研究目前堪稱“蓓蕾初綻”,我們期待著她能得到更多的精心呵護,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