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10月1日施行
近日,正陽門箭樓完成古建修繕任務,撤去圍擋,亮出真容。這處北京中軸線上的遺產預計最快今年年底向公眾開放,續寫市民對“大前門”的記憶。 記者 潘之望攝
“北京脊梁”領到全方位“法治保護卡”。今年5月下旬,《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于10月1日施行。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法規實施新聞發布會。
作為助力中軸線申遺的必要環節,條例對標《世界遺產公約》要求,從明確保護對象、突出整體保護、分類制定保護措施、鼓勵活化利用和公眾參與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規定。中軸線上的文化遺產將進一步向公眾開放,市民群眾能與更多珍貴的文物“親密接觸”。申遺的腳步越來越快,老城保護修繕、人居環境改善等也同步推進,見證了北京千年文明脈絡的中軸線將更好地向世界講述古都絢爛文明。
明確對象 整體保護
條例首先為北京中軸線明確“身份卡”。條例規定,北京中軸線是指北端為北京鼓樓、鐘樓,南端為永定門,縱貫北京老城,全長7.8公里,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設施和居中歷史道路、現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間共同構成的井然有序、氣勢恢弘的城市歷史建筑群。
突出整體保護,物質和非物質環境被納入保護范圍。條例明確了中軸線的空間位置和遺產點位構成,便于社會公眾了解和參與保護。為了對中軸線及其環境進行整體保護,條例將在中軸線居中對稱格局下形成的歷史城廓、歷史街巷、城市標志物、景觀視廊、歷史河湖水系、古樹名木等歷史文化資源,以及與中軸線價值密切相關的國家禮儀傳統、城市管理傳統等,也作為保護對象作出了規定。
規劃先行 分類施策
圍繞保護中軸線的突出文化價值,維護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條例提出了全面、具體的保護措施。
規劃先行。條例規定,由市文物部門組織編制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納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體系,明確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對象、保護要求、保護措施、保護目標以及在展示、利用、監測、研究等方面的要求,并對中軸線的遺產區和緩沖區進行規劃確定。
紛繁多樣的保護對象,都有各自“定制”的保護措施。例如,居中歷史道路兩側的建筑界面應當完整、連續;保護和展示依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城市標志物或標志性建筑群的歷史遺存;嚴格管控建筑高度、建筑體量、建筑色彩、第五立面形式等,保證景觀視廊內視線通暢與景觀協調;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融入生產生活等。
工程建設也不能“任性”。條例規定,在保護區域內進行工程建設的,應按規定報請市文物部門組織考古調查、勘探,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報請審批。
鼓勵開放 適時限流
為更好“煥活”中軸線文化遺產,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條例針對不同主體,規定了多種傳承利用措施。
更多文化遺產將與市民群眾“見面”。本市將推動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向公眾開放,鼓勵單位和個人向公共文化機構捐贈實物、資料。鼓勵高校院所、專家學者進行遺產價值研究,學校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保護區域內的居民開展民俗文化活動等。
開放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條例提出,相關部門應統籌遺產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控制游覽接待規模,合理調整和改善交通,優化旅游環境,提升旅游品質,豐富旅游產品。保護對象作為景區向社會開放的,相關責任人應當確定合理的游客承載量,按照保護要求采取預約或者適時限流、分流等措施。
全民參與 老城“新生”
中軸線亟須“全民保護”。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中軸線的責任和義務,并有權制止、舉報破壞行為。鼓勵通過開展研究、宣傳政策、捐助資金、提供場所和服務等方式,參與中軸線保護、利用,鼓勵對為中軸線保護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或獎勵。
條例規定,保護區域內的居民對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相關機構應當建立與中軸線保護區域內居民的日常溝通機制,聽取對遺產保護與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街道、社區應組織居民參與遺產的保護、利用,以及遺產價值的發掘、展示和傳播,加深居民對遺產價值的認同感,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