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發展思路尋求園林市場出路
近幾年,受新冠疫情、樓市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苗木供給與需求都呈明顯縮減態勢,但因過去十幾年的超量發展,苗木存量早已嚴重過剩,當下這種規模的供給縮減尚不能與需求縮減對等。
一部分苗木從業者從供給端角度出發,認為經過這幾年比較慘淡的經營,一些苗圃面臨破產退市,一些苗圃被清退處理,將會導致苗木供給減少,因此再過三五年,苗圃里的東西少了、競爭小了,市場肯定就會好,苗木價格自然會迎來新一輪上漲。
在筆者看來,這種觀點是根據以往苗木市場的發展規律,所謂“物以稀為貴”,當某種苗木斷檔缺貨時,其價格就會迎來上漲。但在后疫情時代,苗企不能只看供給,不看需求。
在傳統思維下,苗圃開發市場總以生產端為主,在苗木圈大量推廣,認為苗圃間小苗賣得多、栽得多,這個品種的市場自然就火起來了。但是未來的園林市場并非如此。
筆者認為,大面積使用常規苗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需求相對于以往來說只能是減少的,未來的苗木市場會更加看重品質、特色與服務,發展方向以景觀提升改造、提質升級為主,且市場往往不再由生產端決定。如生產端栽了很多法桐,但道路綠化不一定就用法桐;再比如前幾年很多苗圃都栽了彩葉豆梨,但實際項目應用卻特別少,這便是生產與應用的脫節。
苗企主打的一個苗木產品,在達到銷售規格時,若市場上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或是壓根只有供沒有求,對苗企來說就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理清發展思路,尋求出路至關重要,同時要在原有的傳統基礎上有所提升,要緊跟國家發展政策走。
現階段來看,全國除華南地區外,各地常用樹種以傳統綠葉樹為主,少有特色鮮明或突出景觀效果的,特色行道樹仍非常稀缺。
所謂特色行道樹指的是什么呢?在筆者看來,這些樹除了要滿足夏季綠葉的基本屬性外,還要看春季或其他季節能否開花、秋季或其他季節能否觀葉,還有能不能像白樺那樣可觀干,或是像金枝國槐那樣能觀枝。
目前,行道樹品種中觀花是最稀缺的一個特征,而觀花的類型分很多種,如開花方式、花期、花色、花香;觀葉也分金葉、紫葉、紅葉還是花葉等。這些花葉的變化便是行道樹的特色。
筆者認為,當下特色行道樹在市政項目中的應用程度主要看老百姓和城市綠化主管部門兩方。
從綠化主管部門角度來看,其核心點為城市整體規劃,因此所使用的樹木要符合城市定位和發展目標。比如湖北荊州的市樹是紫荊,在綠化中紫荊屬植物就會被特殊對待,除了常見的灌木紫荊外,加拿大紫荊、“四季春1號”紫荊樹等進口或國產的新品種都會在當地項目中設計和應用,這就是市樹的發展思路,符合城市形象定位。再比如廣州要打造并鞏固“花城”形象,追求“四季有花”的景觀效果,所以觀花行道樹在廣州就會更有用武之地。
從老百姓的角度講,對行道樹的要求就是夏天不曬、遮陰效果好、病蟲害少,干凈清潔且無毒無害,在觀賞性方面當然越漂亮越好,因為公眾對景觀的感知首先源自審美。
老百姓雖不能直接決策城市中使用哪些樹木,但其對景觀的態度會間接影響綠化主管部門的決策。舉個例子,河南汝州每到紫荊花期都會舉辦紫荊花節,當地百姓對這種滿樹繁花的紫荊樹很是喜愛。到底是因市民喜愛才辦紫荊花節,還是辦了紫荊花節才得到市民喜愛呢?其實先后順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者一拍即合。因此,只有當主管部門了解了這個行道樹新品種的價值,并確定該品種被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才有可能在城市綠化中大量栽植。
因此,苗企在選擇經營特色行道樹新品種時,不妨多從上述兩個角度考慮,既要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新品種的價值和特色,又要讓主管部門認識這個新品種,而非只讓苗圃同行或經紀人了解。
然而,普通小苗圃的營銷影響力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很微弱,廣度不夠就無法對市民產生影響,深度不夠就無法對主管部門產生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個橋梁,能夠替苗圃去對接政府資源,也能向主管部門推薦新品種,還能夠在項目中主動設計、推進應用,讓老百姓真正看到特色新品種。設計院就起到了這樣的橋梁作用。
所謂設計院的橋梁作用,并非確定好品種就可以直接栽,在項目方案中推薦、設計苗木新品種才是其最大的作用。這樣一來,苗圃的產品特色才可能被項目的業主單位看到,雖說最終不一定會應用,但卻埋下了一顆應用的種子,有了應用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未來生產端應專注于如何讓苗木產品達到較高品質,去做一些高端的、有技術含量的、能夠超越傳統的升級與創新,迎合國家綠水青山、美麗鄉村、生態文明的建設需要,而非單純通過同行的情況來預測市場。同時,在推廣苗木產品時要多從應用端、項目終端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生產和應用是分開的,切莫混為一談。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