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挖掘城鄉融合發展的文化密碼
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郡縣治,天下安。2000多年來,縣這一級行政單位一直存在。神州大地上,1866個縣及縣級市星羅棋布,占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約65%。2021年底,約有2.5億人在縣城或縣級市城區常住,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廣袤縣城,成為觀察中國的一個獨特窗口。
厚植傳統文化底蘊,才能延續一方水土的老味道。巴山楚水、吳風漢韻,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淀,一處處山水、風物、人情,是城市歷久彌新的要義。在城鎮化進程中,要少一些大拆大建,多一些風貌保留,少一些千城一面,多一些文化底蘊。今天的縣城,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活化利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歷史文化街區,加強革命文物、紅色遺址、文化遺產保護,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挖掘鮮明人文特質,才能激活一座城市的新味道。日益織密的交通網絡,拉近了城與城、城與鄉的物理距離,也拉近了文化生活的距離。今天的縣城,看電影、聽音樂會、看演出等已是許多小鎮青年的休閑日常。每逢假期或周末,乘車幾小時到縣城去,品讀人性醇厚、滿滿煙火氣的鄉土中國,打卡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美食、美景,成為現代都市人的新型文化消費方式。在與歷史、與文旅、與生態的交織中,縣域綻放出斑斕色彩:原生態的鄉土小城、悠久的歷史古城、文藝范的新興城鎮……“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這一目標正加速實現。
從鄉土中國到城鎮中國,縣城是交匯點,也是發力點。這里既有繁華熱鬧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也有恬靜悠閑的鄉野田園、背街小巷;這里既有追趕潮流的新興業態,也保留著熟人社會的生活節奏;這里是年輕人通往大城市的出發點,也是承接返鄉人的落腳點;這里保留著訴說過去故事的文物遺跡,也在文旅融合中生發著被更多人看見的藍圖。
自然風,人情味,新經濟,慢生活……讀懂縣城,才能讀懂中國。讓我們走近“處處存歷史、處處有文化、處處是特色”的縣城,尋找城鄉融合發展的文化密碼。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