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生態重塑讓古村落記憶再現
黃桷樹的樹根上架起了鋼梯,既不影響樹木生長,又可以供人行走。
余常海攝
風鈴搖,清脆響,黃桷樹,小村莊。
時隔多年,69歲的金剛碑村原居民趙淑英和鄉鄰被邀請回到了曾經的“家”,眼前的一幕幕,讓她仿佛回到年輕時一樣,還是記憶中那條路、那棵樹、那片瓦……
擁有數百年歷史的金剛碑村,是重慶市北碚區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形成的生態人文網紅景點,吸引八方來客。
獨特的生態與人文資源,是北碚的先天優勢,如今,北碚更是將資源保護利用與發展旅游、推進城市更新結合起來,用生態重塑的方式讓記憶重現。
古樹合圍的村落
位于縉云山腳下的金剛碑,曾經煤運發達??箲饡r期,國民政府內遷重慶,為躲避轟炸,三千名流來到北碚。金剛碑地勢隱秘、環境清幽,名流因而云集于此,這里也因此成為“抗戰重地”。
對趙淑英來說,最深的印象卻停留在了1981年。當時長江上游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大范圍持續暴雨,嘉陵江處于此次暴雨中心,發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位于嘉陵江邊的金剛碑也未能幸免,趙淑英及姐妹的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損。洪水后,不少本地居民外遷。隨著時代的發展,趙淑英離開了金剛碑,當地居民也越來越少,2012年,隨著最后一批原居民遷出,金剛碑正式開啟了生態重塑的腳步。
重慶金剛碑溫塘聚落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剛碑公司”)承諾,金剛碑村的自然資源是其看重的優勢之一,開發時一定會保證金剛碑山繼續青,水繼續秀。
剛剛接手項目,金剛碑公司空間營造經理馬小寒對這個古村落印象極為深刻:參天古樹,將整個村莊緊緊合圍,古樹的根系深深扎進這片土地。
“樹不僅不能破壞,還要保持他們原有的樣子。”馬小寒告訴記者,公司定下了規矩,不動一房一屋,一花一木,只對老街進行修繕和加固。
村口蜿蜒而下,一個大回彎,一棟小洋樓躍然眼前,洋樓的后面,有一棵從護墻上長出的黃桷樹,根系盤扎。“最開始的時候,樹根都已經快長到了路邊。”馬小寒說,樹下原本有一條路,為了讓行人過路方便,也為了讓樹木更好地生長,他們在樹根上架起鋼板,連接小路,鋼板上開出小孔,讓樹木得以浸潤水土,更好生長。
小洋樓的上方,有一棵古樹穿進了樓頂。“我們對樹木進行了加固,還在此修建了小房間,并將樓頂作為一個特色花園進行打造。”馬小寒說,村里這樣的樹木還有很多,加固、保護和重塑古樹是他們對原居民的承諾。
屋頂“唱歌”的小草
樹蔭下,川東民居青磚綠瓦格外顯眼。“其實只有樹蔭下才有‘綠’瓦。”金剛碑公司副總經理王俊帶記者深入村落腹地,她所說的“綠”瓦其實是一種長在瓦片上的植物——野三七。
金剛碑村的民居屋頂,由于年久失修,斑駁的磚瓦已經脫落,為了保證原汁原味,修繕團隊“上房揭瓦”——將原本破舊的瓦片一片片地取下來,黏合或重新找來老瓦片后,再次整齊鋪滿。
可新鋪的瓦片上沒有了原先的野三七,與之前的舊瓦片相比屋頂就形成了“空白”,彌補這份“空白”成了團隊的心結。
“我們做了大量的實驗,比如將黃豆粉放入瓦片內,加上特有的涂料,撒上野三七的種子,但數月之后,野三七還是沒有長出來。”王俊告訴記者,這讓團隊又失落又疑惑,他們嘗試了多種方法,效果還是不明顯。
就在大家準備放棄的時候,湊巧下了一場大雨。大雨過后,團隊成員驚喜地發現,瓦片上居然長出了野三七!
“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屋頂上的‘小草’是由于黃桷樹落下的樹葉和鳥類采集的種子掉落在瓦片上形成的。”王俊告訴記者,事實上,因為金剛碑村溫暖潮濕,樹蔭遮蔽了部分陽光,恰好提供給屋頂“小草”生存的有利環境,所以才會有“綠”瓦,而陽光直射的瓦片,無論撒多少種子和黃豆粉,植物都無法生長。
還有一些小草和樹枝也從房梁或民居墻上延伸而出,“樹和草都還長在原來的地方,很親切、很欣慰。”趙淑英非常激動,她告訴記者,這些花草樹木都是金剛碑村“會唱歌的精靈”,慶幸的是現在它們還在。
不僅是花草樹木沒有變樣,連老街上的青石板,也都進行了保留。“每塊青石板都編了號,修完污水管道后,重新按編號進行回填。”王俊說,這里的一磚一瓦都帶有歷史記憶,居民尊重的歷史與自然保留了下來。
生態重塑的“老家”
小溪將金剛碑天然地分割成兩岸,彎彎的小橋又重新將兩岸緊緊相連。
事實上,這條小溪原本并不清澈。北碚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楊曉宇向記者介紹,這條小溪前期監測水質為IV類。經過他們排查溯源發現,主要污染源為生活污染,包括上游的棄土場裸土,和下游一酒店的生活污水直排。為了保護金剛碑小溪的暢清,當地對兩處地方進行了整治。
為了讓這條小溪更加清澈,修繕團隊再次對小溪進行疏浚和打造。馬小寒介紹,他們對河床進行數十次清淤、河道清漂,并在小溪兩岸合理布置不同高度植株、不同花色水生植物,建造了6個水草生態浮島,并投放了菌種等,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質。陽光灑下,小溪周圍薄霧騰起,如夢幻仙境般讓人流連忘返。
其實,不僅僅在金剛碑村,縉云山與嘉陵江相融的北碚,如今也正在用生態重塑的方式“打造生態田園都市區、科教人文創新城”,以生態優先為準,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4月28日,生態環境部等公布了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名單,北碚區和縉云山生態建設及生態產業化項目作為重慶市兩個試點項目之一,被成功納入國家EOD模式試點。
而EOD模式正是以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是將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經濟價值內部化的創新開發模式,金剛碑村落的生態重塑就是其價值體現的一個縮影。
嘉陵江,幾道彎。趙淑英在村里的老茶館里歇腳,面對眼前新與舊的金剛碑,她恍如隔世,一杯老蔭茶入口,黃桷樹下,原來這是回不去的老家味道。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