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露芳容
工程車吊起樹木緩緩駛向綠化區,考古人員蹲在探方內拿著手鏟細心刮土、工人們或來回運送物料或緊張施工……4月13日,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主體建筑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博物館整體造型初顯。該博物館下沉式“折疊時空”的建筑設計引人關注,未來,博物館整體外觀將與遺址地面融為一體。
“采用下沉式設計方案,主要是考慮到在遺址區內建設博物館,應以遺址為主,不宜過分突出現代建筑。”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基建科工作人員杜偉告訴記者,該博物館今年6月底可以封頂,建成之后,將成為國內首個全面系統展示仰韶文化的平臺,通過實物展示結合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豐富陳展體驗,全方位再現史前彩陶藝術之美。
發現于1964年的大河村遺址,先后出土了國內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史前居住建筑基址及無數色彩明艷的精美彩陶等珍貴遺跡、遺物。2021年1月,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正式啟動,這是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起步區、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的示范項目,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十四五”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點建設項目。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館長胡繼忠介紹,整個園區是按照“一核(大河村遺址本體核心保護展示區)”“兩節點(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三片區(生態濕地修復區、原始農耕種植區和互動休閑體驗區)”進行規劃布局,總占地面積2400畝,總投資16億元,預計整個公園于2022年年底前建成并初步具備對外開放條件。
春天的遺址公園里,蜿蜒流淌的人工水系,競相開放的花朵,古樸典雅的棧道,一幅濕地公園的美麗風景畫盡收眼底。胡繼忠感慨不已,從一片黃土地到公園初露芳容,一年多來,他每天都會在園區內走上無數回,點滴變化總能讓他欣喜。“這片區域屬于生態濕地修復區,主要根據歷史資料進行復原當年生態水系,再現仰韶文化中晚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和人地關系。”胡繼忠認為,當年,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沼澤地多、樹木繁茂,非常適宜生存,這也是大河村民選擇在這里生活的原因。更讓人期待的是園區東邊占地700多畝的原始農耕種植區和互動休閑體驗區。“可以讓孩子來這里‘上勞動課’,體驗插秧、收割、用石磨棒磨稻谷和小麥。體驗項目涵蓋漁獵、稻作、狩獵、農事等,我們的目的是將園區打造成國內黃河文化研學游中心和旅游集散地。”胡繼忠說。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