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將打造黃河文化旅游長廊
推進黃河文化旅游帶高質量發展有了新動作。
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將打造黃河文化旅游長廊,優化文化旅游布局。
山東如何講好新時代下的“黃河故事”?
具有前瞻性的舉措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文明的根脈。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
四川師范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規劃師李小波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把黃河建設成為培根鑄魂的文化自信標識帶、古今輝映的中華文明典范區、惠澤民生的文化旅游幸福河;要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形成中華文明主題廊道,構建黃河文化主題區域;佇立黃河文化傳承高地,梳理干支流文化遺產帶,建設國家旅游風景道,以此推動世界文明互鑒,展示黃河文化的魅力并使其走向世界。
近年來,從國家到黃河沿岸的各省區,都多次提出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的設想。作為黃河流域九省區唯一的東部沿海大省,山東文旅資源富集,是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上的重要一環。此前,《綱要》一經公布,山東省政府就在去年年底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將結合資源稟賦、區位特點,謀劃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戰略布局,構建“一軸兩帶貫通、九大組團聯動”的發展格局,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打造中華文明保護傳承示范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黃河文化出海大通道。
而最新出爐的《規劃》創新提出打造黃河文化旅游長廊的設想,也成為山東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是編制專項規劃、制定相關政策、實施重大工程的重要依據。
“黃河流域治理歷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關于黃泛的記憶,也深深地印在國人心中。”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將黃河流域治理與黃河保護性開發統一起來,打造黃河文化旅游長廊是具有前瞻性的舉措,應當給予肯定與支持。
山東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對于山東而言,黃河是連岱匯儒、濟運通海、孕育齊魯的母親河。
齊魯文化也是黃河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史前的后李、北辛、大汶口、龍山、岳石等文化在山東自成一體、譜系完整;在齊國稷下學宮上演的百家爭鳴與古希臘柏拉圖學園共同成為文明軸心時代的東西雙壁,由此,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主流;黃河與濟水同匯,濡養了河濟文明與齊文化,黃河與大運河在山東構成十字樞紐,融匯南北經濟與文化;黃河治理的河工水利遺跡、人物傳說與地名故事,伴隨治水過程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現象……
不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山東在打造黃河文化旅游長廊方面都具備一定優勢。在李小波看來,山東享有五大優勢:首先是儒家文化的厚度,齊魯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和文明母地,具有源地崇拜的核心優勢;其次是山岳文化的高度,在黃河名山體系中,三山五岳獨樹一幟,泰山為五岳之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再次是海納百川的開放度,山東是黃河入海處,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交融,具有“黃河入海流”的宏大氣魄;還有就是生態文明的多維度,山東具有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尤其是黃河入海口的河海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新生的生命共同體;最后則是國家旅游風景道的風度,作為黃河風景道的海洋起點,溯流而上,山東形成了文化遺產高度、景觀美譽度、品牌推廣力度和文旅產業強度的旅游綜合體。
孟立聯認為,山東省是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相對集中的地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換中負有特殊責任和重要使命。建設黃河文化旅游長廊,對于山東省文化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經濟結構調整與優化、傳統文化復興等方面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他還強調,打造黃河文化旅游長廊,既要注意黃河的普遍性,更要注意黃河在山東省的特殊性,特別要關注黃河流域與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聯系。“這是講好山東‘黃河故事’的基本功,應當貫穿在黃河文化旅游長廊建設的全過程。”孟立聯說。
如何講好“黃河故事”
黃河流域具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數據顯示,山東沿黃河的9座城市有著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118項、省級非遺名錄619項、市級非遺名錄2491項、縣級非遺名錄7015項,分別占到該省各級非遺名錄總數的63%、58%、60%、54%。此外,山東省共有13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其中,沿黃河區域9個,占比7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劃》指出,山東將系統保護黃河文化遺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高水平建設儒家文化區,弘揚齊魯優秀文化,推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山東篇章,構筑黃河文化交流傳播陣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并明確山東在黃河文化發展弘揚方面的戰略定位——黃河流域文化“兩創(創造性與創新性)”大平臺。
那么,如何做好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李小波認為,要處理好幾大關系:根與魂的關系,以文化為魂,旅游扎根;保護與弘揚的關系,以文化設施保護傳承遺產價值,以旅游產業弘揚時代價值;故事與敘事的關系,以文化故事為底蘊,以旅游敘事為展示;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以中國文化的魅力和核心價值觀,連接并融入世界文明之河。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共建黃河流域合作發展平臺,深化文化遺產保護、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品牌打造等領域的合作,實施黃河濕地保護與生態旅游發展計劃,推動建設“黃河故道”生態文化旅游協作區,聯合推出歷史文化游、自然生態游、研學體驗游等優質旅游產品,共同開展黃河旅游節慶活動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營銷推廣。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磊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稱:“山東位處黃河下游。進入山東后,黃河途徑的已經成型的旅游城市有菏澤、濟南等城市,有一定的旅游資源。但是之后一直到東營黃河入海口,旅游城市不多,需要進行深度開發,尤其是結合齊魯傳統文化和歷史,做一些主題旅游項目,把沿黃流域附近的旅游文化資源利用起來。”同時,他還表示,東營作為黃河三角洲和入海口城市,本身面對石油資源枯竭問題,更應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將黃河和綠色海洋兩個概念結合起來,發展綠色旅游項目。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