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國最早公園何時開放的?
北京真正的公園建設是從民國成立之后開始的。為了搞好市政建設,1914年6月專門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而公園建設則被京都市政公所列入了年度重點工作。
《開放京畿名勝酌訂章程呈》中分析了開放京都名勝為公園的原因:“所有京畿名勝,如天壇、文廟……或極工程之雄麗,或矜器藝之流傳,或以至于其欽崇,或以明其信仰……雖禁地不乏游人,具有空文實無限制,若竟拘牽自囿,殊非政體之宜及今啟閉以時倘亦群情所附,亟應詳定規條,申明約束以昭整肅而逐觀瞻。”
為讓社會上各方人士,尤其是老百姓對此項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取得他們的支持,政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公共宣傳活動。市政公所有一個正式出版物叫《市政通告》,發布了不少相關文告,進行輿論引導。其中有一篇文章寫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發揮了較好的宣傳引導作用:
人與人相聚而成家,家與家相聚而成市。一市之中,無論士農工商,老少男女,孽孽終日,大概都離不開勞心勞力兩途。既然這一群人常處在勤苦之中,若沒有一點藏修游息的工夫,必生出種種流弊,所以各國通例,每七天要休息一天,為休息的定期。每一市村,大小必有一兩處公園,為休息的定所,以此來活潑精神,操練身體。
我們中國人,從前不得這個訣竅,把藏修游息四個字丟在一邊。及到較起真兒來,雖然沒有一天不作正事,實在沒有一天真作正事。沒有一處敢尋那正大光明的娛樂,實在沒有一處不尋那有損無益的娛樂?,F在星期休息,中國已經通行,但是通都大邑,沒有個正當的游玩地處,因而鬧得多數男子,都趨于吃喝嫖賭的道兒上去……
所以打算改良社會,當從不良的病根本上改起。設立公園,便是改變不良社會的一種好法子。“公園”二字,普通解作公家花園,其實并非花園……公園通例,只要找一塊清凈寬敞的所在,開辟出來,再能有天然的丘壑,多年的林木,加以人工設備,專在有益人群的事情上講求講求。只要有了公園以后,市民的精神日見活潑,市民的身體日見健康,便算達到完全目的了。
所以公園之對于都市,絕非花園之對于私人可比。簡直說罷,是市民衣食住之外,一件不可缺的要素。
《市政通告》第22期還專門開辟“公園論”專輯,介紹各國的公園制度,對公園進行大力宣傳、介紹。
經過考察,社稷壇成為試點建設公園。因為這里有上千棵參天古柏,分布在社稷壇四周,大多是明朝初年修建社稷壇時種植的。再一個,社稷壇位于北京城中心,便于城內居民前來游覽。所以,京都市政公所就把它定名為“中央公園”。
市政公所在1915年6月成立了“中央公園管理局”,向各界募集籌措資金。根據其組織章程,北京居民或暫住居民只要每年捐贈50元大洋便可以成為中央公園管理局董事會成員,成為法人成員則要求捐贈在500元以上。很快,公園建設資金便籌集了4萬余元。加上市政公所支持的資金,先后建設了公園南門,修建了跨河木橋,開挖了公園內的人工湖,還建設了一批其他配套設施。
終于,中央公園于1915年底向公眾開放。公園內種植了花草樹木,鋪設了大路小徑,有充足的地方可供游人休憩和野餐;公園開設了餐館茶館、運動場、臺球廳、射藝室,餐廳還可以承辦婚禮慶典和豪華宴會;原有大殿改造為教育部中央圖書館閱覽室、內務部衛生知識展覽室,還開設展覽北京樣板監獄所生產的產品。這里成為了北京市民放松身心、欣賞美景、彼此交流和接受教育的公共場所。
此后,市政公所又開辟建設了幾處公園:1915年先農壇公園開放;1925年開辟的北海公園和以北城墻外地壇為基礎的京兆公園(地壇公園)也開放了;頤和園于上個世紀20年代末亦躋身公園之列。以前只有皇親國戚才能優哉游哉的場所,如今變成了市民們的桃源仙境。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