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如何實現全民共享?
在青海三江源,當地志愿者調查和監測野生動植物物種、濕地、河流、湖泊、冰川和雪山的分布和變化。鄧佳攝
去三江源國家公園看雪豹,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感受獨特的雨林生境。隨著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的正式建立,前往國家公園深入接觸大自然,不再只是遙遠的期待。
實際上,國家公園從建立之初就具有全民公益性,它們不僅是國家所有、世代傳承的重點生態資源,更承載著讓國民充分享受大自然福利的美好愿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就推進國家公園下一階段建設、更好地實現全民共享建言獻策。
觀念:推進品牌建設,提升國民幸福感、自豪感
一座國家公園,可以既是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自然的聚寶盆。
武夷山國家公園,唯一一個既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保護地。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亞洲熱帶雨林和世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
三江源國家公園,這里是“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保護價值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
如此獨特的價值讓國家公園成為堅定國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榮譽感的最佳載體。全國人大代表閻志告訴記者:“將國家公園建設成提升國民幸福感和自豪感的國家名片,應當成為未來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
在他看來,我國國家公園的國民認同度還有待提升。“目前,自然教育事業已經從不同自然區域逐步擴展到國家公園,但受眾面仍然較窄,且國家公園所承載的國家精神在自然教育中體現不足。”
推進國家公園品牌建設成為當務之急。“突出國家公園的國家代表性和高品質建設,打破自然保護地國民認同感不足的困局,關鍵在于加大全民公益性導向的公共服務供給。”閻志補充道。
如今,一些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的公眾開放程度、體驗方式等尚不明確,使國民對國家公園最為期待的社會功能發揮有限。閻志告訴記者:“通過增加公眾前往國家公園獲得審美和休閑的機會,才能進一步提升國民對國家公園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活力:推動特許經營制度建設,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熱情村二社的牧民才仁尼瑪,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昂賽大峽谷雪豹自然體驗項目中的一名向導。2018年,昂賽大峽谷雪豹自然體驗項目正式啟動,才仁尼瑪的生活也開始發生改變,成為向導的他通過接待游客享受生態福利。
在國家公園的建設探索中,我國嘗試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讓當地居民成為提供生態體驗產品的優先主體。“保護好家鄉的野生動物,游客來了能看到雪豹,他們開心,我增加了收入,大家都獲得了快樂和幸福。”才仁尼瑪說。
當地居民被激發出的保護意愿和積極性,讓大家看到實現國家公園共建共治共享的可能性。而在實現全民共享之前,共建共治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在昂賽,政府、社區、企業、社會公益組織等各方力量都參與到自然體驗項目的打造中。“昂賽經驗的價值或許在于,以當地居民為主體也可以做好自然體驗的管理和產品提供等工作,這為國家公園未來的特許經營模式提供了經驗。”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保護主任趙翔告訴記者。
同樣,閻志也認為,各級管理部門要聯合科研單位、公益組織、行業協會等組織,細化深入解讀國家公園理念和要求,提高經營企業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公益性保障水平。
而針對深入推進特許經營制度建設,閻志則建議:“各國家公園的管理機構要因地制宜、審慎研究,提出詳細的鼓勵、準入和禁止行為清單,規范特許經營企業的運營。要在充分遵循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再‘小步慢走’地進行利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確保國家公園的開發是‘無悔’的。”
具體而言,應由國家公園管理局牽頭,緊密對接《國家公園法》,加快出臺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以生態保護職責、生態產品質量、公共服務水平等要求為前置條件,細化制定國家公園各主要產業的社會資本準入標準和退出機制,同時出臺相應激勵和懲戒機制,提升社會投融資的動力與成效。已經開展國家公園特許經營試點的地區,要全面總結經驗和教訓,充分融入特許經營各項制度規范。
振興: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和產業綠色轉型
昂賽是才仁尼瑪和雪豹共同的家園。這片土地的未來,也將是他們的未來。
同樣,在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與發展也牽系著當地居民。地處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腹地的桐木村盛產紅茶,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這里就禁止毀林種茶,并開展生態修復。起初,桐木村的一些村民不理解,開墾茶山、毀林種茶的情況仍有發生。這也導致國家公園保護優先的建設理念與當地村民生計之間的沖突逐漸顯現。
為了讓茶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地開始積極探索“茶—林”“茶—草”模式的生態茶園建設,引導茶農轉變產業發展方式。今年春季,游客慕名而來,桐木村的茶山熱鬧非凡。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茶農的生計也終于有了著落。
實際上,本地居民的福祉關乎國家公園民族凝聚力和全民公益性理念的落實成效。同樣,也只有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優勢,才能激發國家公園建設的內生動力。
對于如何激活國家公園社區的發展活力,閻志給出建議:“要發揮社區導賞員、生態管護員連接國家公園和社區的紐帶作用,并以政府采購等形式逐步引導生態體驗接待、本土文化和自然知識解說、高附加值綠色產品供給能力的提升,使其成為國家公園社區生計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一般而言,國家公園所處的位置相對偏遠,也正因此,才能更大程度地保留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而因其生態地位的獨特性,綠色可持續發展才是國家公園社區所應走的路。
“未來,國家公園建設還應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融合,以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推動國家公園社區生計綠色轉型,發展具備國家公園優勢的綠色新興產業。” 閻志補充道。
無論是三江源的牧民,還是武夷山的茶農,他們的生活都將因國家公園建設而越來越好。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