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蘇州園林藝術節以全新視角展現園林之美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始建于北宋的蘇州四大園林之一的滄浪亭,曾由清代學者梁章鉅為之集成此聯。近期,正在這里舉辦的首屆蘇州園林藝術節再次以全新的視角展現園林之美,將藝術、文化、生活與自然和諧融合,多維度地呈現傳統城市、古典園林與當代藝術、新蘇式生活的融合空間及獨特魅力。
全面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
中國園林利用自然山水林木來構造其非凡的意境,融合到自然環境中,成為自然山水、林木、建筑、詩、畫、雕塑等多種藝術的融合。蘇州園林景中有園、園中有景,一亭、一樹、一竹、一石、一水相互交融、相互映襯。
一個生態美好又具有人文氣息的園林,是城市最好的名片。對此,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蘇州全面打響“江南文化”品牌的行動計劃中,江南園林文化弘揚創新工程是啟動蘇州古典園林文化藝術價值、凸顯蘇州“園林之城”特色的重要內容。如何保護和傳承園林文化藝術,需要加深對傳統藝術的解讀,讓當代藝術從傳統中汲取滋養。舉辦蘇州園林藝術節,正是保護傳承蘇州園林藝術的探索,通過推進園林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保護蘇州園林。
該負責人認為,園林的保護不僅僅是停留在保護這一層面,而是保護與開發一體。就開發而言,要建立在保護性開發的基礎上,建立一條旅游、文化、藝術融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基于保護實現園林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自然效益。
當代園林再次喚醒與自然的對話
古往今來,蘇州園林的形象始終鮮活。據了解,這次蘇州園林藝術節在滄浪亭(北宋)、可園(五代十國),藝圃(明代)和怡園(晚清)四個很有特色的中小型古典園林舉行,邀請了國內外的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師、科學家等,一起參與藝術、設計與建筑領域的講座、論壇,在感受古典園林藝術和自然之美的同時,就環境、城鄉生活、科技和未來等話題展開討論。
“游園者將獲得一份4個園林的探寶地圖,大家按圖索驥,在穿行于蘇州園林的花木水榭、亭臺樓閣之間時,去發現散布于園林中的當代藝術作品。”蘇州園林藝術節總策劃高煥女士對冠以“蘇州園林”之名的藝術節有著自己的獨特感受,“我曾多次在滄浪亭徜徉,遍踏許多角落,不經意間一次次地贊嘆古人建造園林時心中所想象的那片天地和世界,感慨自然的歷久恒新,心中再生敬畏,也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些新的認知。”
這次園林藝術節,是對蘇州城市形象的又一次煥新,由此可以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呼吁對當代園林建筑的保護。更為重要的是,從蘇州園林出發,讓專家學者和游客一起探討并思考與我們生活的地球息息相關的話題,思考與聆聽當下關于藝術、文學、科學等與自然的對話。
實現園林生態產品價值
在蘇州,百余座園林悠然地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每一座園林似乎都是自己的一個“小世界”——自然、建筑、人文、藝術在這里融合碰撞。這次園林藝術節不僅是對吳地自然山水的寫意模仿,身處千古園林之中,綠樹流水環繞,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如何與自然共處、園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話題。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行動之友”成員彭奎對蘇州園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出了建議。他說,應該全面考慮并且加強城市和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自然保護。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園林早已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典范,在其綠色未來的發展中,蘇州園林應該在自然山水風貌的留存、珍稀樹木保護、本土植被群落構建、城市小微野生動物棲息地建立及其與城市外圍自然生態系統廊道的聯通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使蘇州園林成為生物多樣性友好而豐富的區域,能夠引領市民和學生通過鳥類、魚類、昆蟲等的觀察和監測開展公眾科普,讓蘇州園林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愿景的典范。這正契合前不久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呼吁:加強和建立有效的保護地體系,在全球擴大保護范圍,以保護物種和基因多樣性。
蘇州園林是眾多園林中的瑰寶,其價值無法估量。近幾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為熱門話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探討與研究。中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首席創新官趙鵬認為,蘇州最吸引人的就是園林,而園林又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古典哲學、歷史和人文的結合,講究宅園合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蘇州園林的一個獨特的生態價值是自然景觀融入了文化內涵,這是一種樸素但又高級的自然與人文的審美。未來,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蘇州園林可以把這種審美通過總結和設計,普及應用于公園城市和美麗鄉村等需要人去欣賞“自然之美”的生活場景。人的這種審美能力提高了,就實現了生態產品的價值。
觀園林,識底蘊。作為這份人類文化遺產的守護者,蘇州市綠化和園林管理局通過首屆園林藝術節活化傳統文化,也讓更多人越來越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傳統人文遺產,更關注自然和文化遺產,關注人與自然環境的平衡。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