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修剪城市行道樹讓其更健壯更美觀?
行道樹是指道路或公路兩邊按標準成行栽植的樹木,是城市綠化美化的骨架,也是檢驗一個地區環境綠化美化工作必不可少的內容。可以說,行道樹在城市道路綠化與園林綠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已越來越引起園林工作者和市民公眾的重視。
行道樹一般分為常綠樹、落葉樹兩大類,在日常綠化工作中,按照功能的不同選擇行道樹的類型,比如觀賞類型、觀果類型、遮陽類型以及經濟類型等。
眼下,秋冬季氣溫下降,樹木也由生長期轉入休眠期,其生理活動逐漸減弱甚至停止,正是進行行道樹修剪的最佳時期。
科學修剪行道樹是保護城市綠化成果的重要內容之一。秋冬季節進行科學修剪,不僅使城市行道樹長勢更健壯,樹形也更美觀。
對行道樹進行科學修剪可以起到均衡樹勢、調節水分及保證養分供應的作用,使之生長健壯,樹形整齊、美觀,同時通過修剪病蟲枝、枯萎枝、內膛枝、弓背枝、交叉枝、重疊枝等,可以達到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目的。
此外,修剪行道樹還可解決道路及園林樹木生長與架空線路及交通之間的矛盾,消除喬木生長過程中對于交通、管線、路燈和行人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
因此,在修剪后應達到樹形整齊、樹干通直、促進生長和無病蟲危害及增加城市和道路景觀效應的目的。
對行道樹進行修剪應正確把握時間。通常情況下,落葉喬灌木的修剪在冬季落葉后至次年發芽前進行,一般是12月至次年3月底。
需要注意的是,易受凍害的樹種如火炬樹、錦帶和水蠟等樹種,可適當延遲至4月初進行;傷流嚴重的樹種如樺木、核桃、楓楊、元寶楓、懸鈴木等,應避開傷流期在生長季節修剪,否則自傷口流出大量樹液,使營養物質流失嚴重,降低抗寒力,會使植株受到嚴重傷害;春季開花的樹種如梅花、碧桃等,花芽多數在上年枝條上形成,因此冬季不宜修剪,否則會造成對花芽的損傷,早春發芽前也不宜修剪,一般開花后才可修剪,以促使萌發新梢,形成第二年的花枝。
為確保科學、合理地開展行道樹修剪工作,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行道樹的分枝點高度要整齊。一條路上同一樹種分枝點高度要一致,以不妨礙車輛及行人通行為主,一般以2.5-4米為宜。對于上方有線路的樹,應使其向兩邊開展,避開線路矛盾,并及時修剪垂枝。
對于主干明顯的樹種,應保護中央主枝不受損傷,充分發揮其觀賞作用;對主軸不明顯的樹種,應根據其樹種特性進行整枝修剪。分枝點高度根據樹種特性及樹木規格而定,栽培中要保持頂芽向上生長,如楊樹、雪松、楓楊等。旱柳、榆樹等主軸不明顯,分枝點高度一般為2-3米,留5-6個主枝,使其自然形成卵圓形或扁圓形的樹冠,有利于提高視覺美。每年修剪的對象是及時疏除密生枝、枯死枝和病蟲傷殘枝。
對于那些樹冠衰老、病蟲危害嚴重、已無發展前途而基干仍很健壯的樹木,可將枝干自分枝點以下全部截去,使之另發新枝,俗稱“抹頭更新”,此法適用于無主軸的樹種。對新栽植的行道樹一年后,要進行適當短截,以擴大樹木根系,防止出現倒伏現象。
在修剪時應做到穩、準、快,防止出現修剪枝條的劈裂。同時,修剪后應及時對傷口進行涂抹保護。剪除大枝后的傷口,表面粗糙,最后還要用利刀將傷口自枝條基部切削修整平滑,并涂上護傷劑,如黃漆、鉛油、石蠟等,進行封閉傷口,或在傷口處包扎塑料布,以免冬季寒冷情況下造成凍害,也可防止病蟲侵襲和水分喪失,有利于修剪傷口盡快愈合,開春后迅速進入樹木的生長期。
總而言之,對于行道樹的修剪要科學、合理、有序開展,修剪時要嚴格按照標準,這既是園林綠化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保護和鞏固綠化建設成果的重要內容。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