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讓城市在自然中詩意棲息
蒼鷺
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宣傳中心供圖
大花杓蘭
在北京市大興區(qū)南海子麋鹿苑自然保護地,兩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灰鶴正帶著剛剛滿月的小鶴在濕地草叢中覓食,親子景象一派自然祥和……
“這兩只大灰鶴是2004年左右從野生動物園引入的,一直沒有筑巢繁殖。這次它們的繁育完全由其自然選擇,未進行任何人工干預。”北京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生態(tài)研究室主任鐘震宇介紹,灰鶴在北京這個越冬地自然孵化繁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麋鹿苑自然保護地的環(huán)境和區(qū)域內生物多樣性保護鏈已基本成熟。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西北端,被太行山和燕山山脈環(huán)抱,形成了森林、濕地、農田、山地等層次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綠”為底的北京,為珍稀瀕危動植物的回歸提供了沃土。隨著各項保護措施的有效推進,這里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天堂,也讓國際大都市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盎然綠意。
全市22%的土地納入自然保護地
百花山葡萄、北京無喙蘭、丁香葉忍冬、扇羽陰地蕨、槭葉鐵線蓮、輪葉貝母、大花杓蘭……隨著自然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這些一度黯然隱身的鮮活生命又現身北京。它們的回歸一方面豐富了植物多樣性,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北京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和持續(xù)向好。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北京地區(qū)共有維管束植物2088種,其中有紫椴、黃檗、野大豆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北京水毛茛、槭葉鐵線蓮等市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81種,包括有褐馬雞、黑鸛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我們正在積極推進適當比例的自然帶建設,在這些劃定的自然生態(tài)空間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干預,提供更多適合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助力野生動植物的恢復、生存和發(fā)展。”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副處長馮達介紹,北京自1985年建立松山、百花山兩處自然保護區(qū)以來,經過近40年的努力,先后建成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qū)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總面積36.8萬公頃,全市22%的土地已經被納入自然保護地,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qū)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遍及城鄉(xiāng)的蔥郁森林,讓城市變得會呼吸、有生命。自2012年北京連續(xù)實施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以來,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2.46萬公頃。特別是近年來,北京遵循“復層、異齡、混交”的方式,形成了多樣化的植被。通過劃建自然保護地,開展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保護和生境修復,持續(xù)擴大綠色空間,北京的森林和濕地總量持續(xù)增加,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44.4%。
“動物之家”入駐公園,
增強林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能力
“如果在林地中見到一個土堆,種著薔薇等多刺叢生的植物,上面還散落著許多石塊、枯樹枝,這可不是荒草垛,而是為了吸引小動物專門搭建的生物多樣性提升設施,名字叫‘本杰士堆’。”北京教學植物園的明冠華老師正在給孩子們上環(huán)保課,面前的這個“本杰士堆”,看上去雖然其貌不揚,卻不時有野鳥、松鼠等小動物前來“拜訪”。
“每一個‘本杰士堆’都是一個微縮但完善的生境。”明冠華講解道,‘本杰士堆’中心的土壤負責讓植物茁壯生長,外部的干樹枝、石塊既可以讓小型野生動物在下面筑巢,還能保護植物的根不被啃食,這樣就能持續(xù)不斷地為食草動物提供新鮮食物,吸引動物在附近安家。“動物來了,生物多樣性提升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就完整起來了。”
如今,北京在不斷擴大綠色空間的同時,更加注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和營建,增強林地綠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能力,豐富生物多樣性,讓人、城市和森林和諧統(tǒng)一。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北京計劃在每個城市公園都建設一處“本杰士堆”,在面積更大的森林、郊野公園,每1000畝建設一處。同時,配植食源、蜜源植物,結合雨洪蓄滯建設小微濕地,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水源和隱蔽地。
“近自然”理念讓城市充滿生機
初秋的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卉木萋萋,芳英滿甸,松鼠在枝頭跳來竄去,野鴨在水塘里嬉戲,黑斑蛙蹲在水邊閉目養(yǎng)神,夜跑的人們還能聽到過路的刺猬摩擦地面發(fā)出的沙沙聲。
監(jiān)測顯示,奧森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居北京城市公園之首,僅鳥類就達306種,約占全北京鳥類記錄的60%。
北五環(huán)路將奧森公園分為南北兩園。一條遍植花草的生態(tài)廊橋飛架南北,為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提供了遷移通道,這也是我國首條城市公園生物通道。
這座因奧運而生的城市公園,是“近自然”理念的實驗地。“近自然”,就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依托自然條件、借助自然力量、模擬自然形態(tài),開展更加精細化的設計和管護。歷經十余年,奧森公園已成為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的城市生境。
登上246.8米高的奧運塔觀景臺,憑欄北眺,奧森公園的綠色畫卷一直向北延伸,南園山環(huán)水抱,北園密林蓊郁。濕地里,蘆葦長得比人高,成片的千屈菜開出紫紅色花朵,菖蒲、水蔥、蓮花漸次舒展……正是這些豐富多層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為野生動植物的恢復提供了良好基底,也使得這里成為鳥的天堂,中華攀雀、栗耳鹀、鷦鷯、北棕腹鷹鵑都在這里安了家。
不僅如此,不起眼的鄉(xiāng)土植物,也在奧森公園成為綠化的“正規(guī)軍”。2019年,北京舉辦了首屆“自然觀察節(jié)”,參賽者要在一天之內,比拼誰找到的動植物最多。沒想到,植物組冠軍獲得者沒有東奔西跑,只待在奧森公園,就足足拍攝到了200多種鄉(xiāng)土植物。
全面科學掌握物種信息,將更有助于保護工作的開展。2020年,北京市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將全市劃分為212個網格,對部分網格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以及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魚類、昆蟲、藻類等物種多樣性開展了全面調查。
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自然生態(tài)保護處處長曹志萍介紹,目前已實地記錄各類物種5086種,發(fā)現70個北京新記錄種,其中我國新記錄種12種。在此基礎上,北京制定了2021年-2025年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案,計劃利用3年-5年時間,持續(xù)開展調查,分析整理調查成果,形成北京市生物多樣性系列調查報告。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