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紛紛出現稻田畫 是農業景觀還是園林綠化?
北五環向北120公里,是北京市懷柔區寶山寺村,那里有110畝彩色旱稻構成的一幅“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巨幅圖案,近期引來不少關注。記者梳理發現,進入8月,在遼寧省沈陽市、江蘇、四川、廣西等十余個省市,景觀稻田并不少見。彩稻在現代農業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不同的人們,如何看待稻田畫?
作畫水平蘊含科技支持
據公開資料顯示,稻田畫起源于日本,1993年日本青森縣田舍館村為了吸引游客來村里參觀、游玩,利用彩稻在農田作畫,并規定每年7月份舉辦“稻田藝術節”。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沈陽、四川等地,涌現出一批稻田畫。沈陽市沈北新區被稱為“中國稻田畫之鄉”,那有一片占地1550畝的“稻夢空間”,產業園利用3D技術和透視技術,用矢量法定點定樁連線人工填色,種植不同顏色葉子的水稻,繪制出平面、立體、鏤空、線條四種風格。因為色彩鮮明、畫面豐富,沈陽“稻夢空間”一度是熱門電影取景地。
據了解,用水稻作畫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制作稻田畫是利用無人機、經緯儀、測量專用鋼尺等技術工具,對目標栽種地塊進行數字測繪后,再用軟件制作出平面效果圖和種植網格施工圖,通過施工圖精準定位圖案線條走勢,確定各色塊種植面積和所需不同顏色水稻品種的播種量。
8月26日,北京懷柔寶山寺村稻田畫。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此外,日常的護理也比較精細,主要分為養分管理、病蟲防治、圖案修正、延展調控四個方面。在圖案完成栽植后半個月,可利用觀景臺或無人機航拍調查圖案初步成型效果,若誤差較大,則需要及時修正,并隨時監控有無倒秧、脫苗現象。一旦出現倒秧、脫苗現象,就必須及時補苗。
作為目前國內稻田畫繪制技術最成熟的園區之一,沈陽稻夢空間備受業界關注,沈陽稻夢空間副總經理張琬婷介紹,沈陽稻夢空間在國內起步是最早的一批,技術相對成熟,現在園區具備技術輸出的條件,已經向國內多個省市提供稻田畫技術支持。
在遼寧、吉林從事20余年水稻產業的張淑蘭認為,稻田畫的出現,是農業技術進步的展現,另外,也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見證,“只有溫飽問題首先解決了,農業才有可能向旅游農業、現代農業轉變。”
稻田畫是一個鄉村振興引子
稻田畫能帶來多大經濟效益?據了解,沈陽稻夢空間項目年接待游客近30萬人,直接創造就業200余人,帶動當地農民年創收近500萬元,惠及三個街道40余個村、2000多位農民。
張琬婷告訴記者,對于沈陽來說,稻田畫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現在已經到了技術輸出、增值業態的階段,“稻田畫是一個引子,我們近期在稻田上安裝了稻田火車,吸引了年輕人打卡;而且在周邊村莊研發冰雪旅游、稻米洗浴等項目。一幅稻田畫,將許多產業鏈都激活了。”張琬婷介紹,稻田畫也是民族特色文化的展示平臺,沈陽稻夢空間展現了當地錫伯族文明,所以在園區里,會見到許多錫伯文化符號,園區內還有錫伯文明體驗館。
北京懷柔區寶山鎮宣傳科一位陳姓工作人員介紹,在寶山寺、轉年和道德坑等村的農田上種植了470畝五彩旱稻,為村民帶來地租和日常管護兩項收入。據悉,100余村民在種植期間從事除草、打藥等工作,人均每天增收150元。
8月26日,寶山寺村村景。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寶山寺村一位于姓村民告訴記者,這是他50多年來,第一次在村里見到稻子,村里多是種玉米、栗子,沒想過能種上稻子,更是第一次見五顏六色的稻子,一開始,村里許多人以為這顏色是染上去的。“實際上,將五彩旱稻引進村里,除了帶動鄉村旅游、發展休閑農業以外,也可以開拓村民們的知識視野,讓大家了解更多農業知識。在這里,稻田畫起到了一個科普作用。”陳姓工作人員說。
去年4月,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共同印發《北京市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實施意見》,提出要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休閑農業“十百千萬”發展格局。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實現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逐年增長,年接待達到4000萬人次,經營收入達到50億元。
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閔慶文表示:“稻田畫也屬于休閑農業范疇,農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出現多功能化趨勢。原來的農業是作為生產資料向公眾提供農產品。但是農業發展到今天,農業的功能已經拓展為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面。北京是‘大城市、小農業’,北京休閑農業的建設,應該是為兩千多萬人提供休閑去處,為北京的文化建設豐富內涵。”
未來定位或仍是休閑農業
彩稻能吃嗎?會比普通水稻更好吃嗎?有農戶向記者詢問,五顏六色的稻子,是否可以安全食用,是自己最為關心的問題。北京大學現代農業學院院長劉春明教授告訴記者,彩稻是科研人員通過雜交選育出來的新型水稻品種,食用是安全的,而且因彩稻含有較高的花青素等特殊營養成分,營養會比普通水稻要好一些。“花青素屬于類黃酮物質,其主要生理活性功能是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所以,彩稻中的花青素,還有抗衰老的作用。”
我國水稻畝產一般在1100斤到1500斤之間,而彩稻畝產量很難超過1000斤。“彩稻其實就是看的,雖然也能吃,但是吃絕不是它的主要目的。從我個人來看,我覺得食用口味還是我們日常吃的普通水稻會更好些。現在一些人覺得,要讓彩稻和普通水稻一樣高產,我認為這是沒必要的。吃的水稻和看的水稻,兩者各司其職比較好。”張淑蘭說。
有學者認為,稻田畫這種通過對色彩的搭配在水稻成熟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景觀,在大地上組成特殊的單元鑲嵌,使得土地具有明顯的視覺表現,“彩色水稻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稻田畫圖案形成周期短,應用范圍廣,管養技術成熟,具有濃郁的田園情趣,是極有潛力的景觀設計小品。所以,彩稻未來的發展或仍應該著重于景觀設計的應用。讓觀賞性的水稻,越來越值得觀賞。而對于普通水稻,就應該將其定位為生產性水稻,讓它們越來越高產。”
張淑蘭告訴記者,彩稻用于生產性種植面臨的挑戰較大,一方面,彩稻種植、維護費用太高,設計、測繪、定植等環節,都需要錢,而且彩稻種子比一般水稻的種子貴;另一方面,不同顏色的稻子交混種植在一起,如果將每個顏色的稻子單開收割,這就難以進行統一化的機械收割,需要付出較高的精力成本。
張琬婷告訴記者,其實稻田畫一開始出現的時候,人們因為了解不多,會過多強調彩稻的實用性、生產性,但稻田畫技術逐漸成熟、內容逐漸完善后,人們對稻田畫認知也會越來越多,人們會發現,其實稻田畫本身就是一個引子,它可以將年輕人和老年人,城市人和鄉村人都吸引過來,可以將地方的文化、民俗特色都展現出來。
劉春明告訴記者,不同彩稻有不同的顏色,多數是因為花青素在起作用。花青素合成是耗能的,產量會相比普通水稻低一點。“花青素主要累積在葉片的表皮細胞里,而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其下層的葉肉細胞,所以,花青素含量多,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光能轉化。”
劉春明認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郊區,稻田畫等農業景觀是有其存在價值的,都市里的人們,長期生活在高樓大廈里,面對電子屏幕,需要走進大自然,感受鄉野。“有時候,農業跟園林綠化一樣,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美好,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