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如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高質量建設
作為典型的平原河網城市,蘇州濱江臨湖,水網密布,水是蘇州的靈魂,是蘇州千百年來傳承的文脈和主題,亦是蘇州可持續發展的源頭與機遇。與此同時,水安全隱患、水資源錯配、水生態破壞等問題不容忽視。如何保持水生態平衡、維護人城水共生,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海綿城市建設作為解決城市內澇的利器,為“因水而憂”的城市提供了新思路。所謂海綿城市,就是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既包括河湖、池塘、濕地等水系,也包括綠地、可滲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設施,使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要戰略,也是建設安全韌性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內在要求。2016年,蘇州成為江蘇省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現在姑蘇城可以在雨季中安然無恙,基本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緩解入河徑流污染,海綿建設在其中發揮了很好作用。”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近年來,蘇州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也積累了豐富經驗。
從源頭控污減流
突出“生態”與“安全”
自入選首批江蘇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蘇州立足試點建設、聚焦全域推廣,科學規劃建設海綿城市,力爭實現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
蘇州降水豐沛、地勢低平,有著“四高一低”的特點,即地下水位高、水網密度高、開發強度高、不透水面積高、土壤滲透率低,存在水體富營養化、初雨效應不明顯、面源污染突出等問題。嚴峻挑戰之下如何破局?“蘇州提出了以‘凈化、蓄滯’為主,兼顧‘滲、用、排’等功能需求,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在源頭控制并減少污水排放。”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州在源頭控污減流,構建以分布式低影響開發設施和自然水系為主、綠色和灰色基礎設施并重的生態雨水系統。”
在海綿城市建設的推進過程中,蘇州將生態和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資源、水文化、水科技,通過“大、中、小”海綿協同運作、系統運行,讓區域流域、城市、設施不同層級的作用得以充分配合與發揮,以此構建全方位高標準、健康循環的城市水系統。
形成“蘇州標準”
打造“蘇州品牌”
為實現“青山清水新天堂”和“綠色、循環、低碳”的目標,蘇州總結經驗,構建了一套“全域全程全覆蓋”的管控體系,形成海綿城市建設蘇州特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東苑新村、教師新村、水岸家園等大批老舊小區改造典型示范項目中,都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植入,用上了裝配式透水鋪裝等創新技術和產品,構筑了更好的居住環境。
海綿化改造改變了傳統雨水收集排放系統,讓原本普通的道路充滿科技感和生態景觀。在虎殿路、金筑街、博士路、昆山中環高架、張家港梁豐路等一大批市政道路海綿建設樣板項目,晴天綠意盎然,雨天井然有序。
在校園建設中,蓄水裝置讓雨水不但沒有成為積水,還得到了重新利用,為孩子們建設一座座參與體驗式的“海綿校園”和自然課堂。
除此以外,蘇州還推進了歷史街區漸進式、小規模海綿化改造和“大分散、小集中、一體化、多樣化”的社區公共空間建設,以“小切口”實現“大成效”,提升社區宜居品質。
據介紹,為了讓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海綿城市,以進校園、進社區形式等進行了百余次科普宣傳;為了形成全層次覆蓋的規劃引領機制,蘇州批復了《蘇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蘇州市城市防洪排澇專項規劃》等,4個縣級市及6個區實現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全覆蓋,其中《昆山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還入選全國范本;為了逐步實現技術保障機制,蘇州創新開展了鋼渣混凝土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創新雨水管網末端免維護凈化技術,構建了蘇州區域水質提升與水生態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申請專利6項,在國際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3篇,形成海綿城市建設的“蘇州標準”,打造海綿城市“蘇州品牌”。
鞏固建設成果
不斷創新升華
五年過去,蘇州海綿城市建設走得越發深入,不僅逐步與城市開發建設、古城保護、高品質清水工程等項目有機融合,還不斷創新,走出更大格局的蘇州海綿之路。
蘇州全區域全系統保護城市自然生態格局,推進“兩湖一江”生態修復,保護太湖島嶼生態。依托大運河、太浦河等主要河流生態走廊,建設“沿水沿路”綠色廊道,主動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科學介入構建健康湖蕩濕地群,完成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重大工程元蕩先導示范段,成為生態綠色一體化名片。
抓住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的契機,蘇州積極探索了地下空間與海綿城市融合發展的形式,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空間綜合價值,跨尺度構建水生態系統,利用城市水體、濱水綠地設置、雨水花園等低影響開發設施,凈化雨水徑流污染。發揮城市內河雨水調蓄功能,強化內源治理,開展城區河網生態修復,推行活水循環,實現城市中心區水質和透明度再提升。
在智慧管控方面,蘇州搭建了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監測系統,讓海綿城市建設“看得見、看得清、看得全”。作為全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蘇州拓展時間和空間維度,統籌全域海綿城市建設、全流程建設管控環節,實現分層管理,構建高敏感性的全方位海綿城市管理系統體系。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