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一院一策打造“美麗院落”
曾經(jīng)古色古香的老北京四合院,卻因年代久遠、幾代人長期同住一個屋檐下,而空間狹小局促、生活設施老舊、原有風貌漸失。今年,東城區(qū)各街道將選取試點平房區(qū)院落進行“微整治”,按照一院一策、分步推進的原則,打造一批風貌古樸、環(huán)境宜居的“美麗院落”。眼下,部分院落提升方案已經(jīng)確定,將于近期進場施工,讓老胡同居民加快過上現(xiàn)代生活。
打造“美麗院落”不搞一刀切,院落由各街道根據(jù)院落本身情況、居民意見自行選定,主要將圍繞拆除私搭亂建、清理衛(wèi)生死角、完善便民設施、加強自治管理等4方面開展“微整治”。
坐擁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朝陽門街道選定了朝陽門南小街205號、前拐棒胡同14號兩座小院。“經(jīng)過過去幾年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老城的街面兒重現(xiàn)古樸風貌、城市品質(zhì)提升,但在街面兒往里的胡同院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美麗院落’就是老城更新從面兒向里子的延伸。”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炎說,“美麗院落”絕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不破壞院落傳統(tǒng)風貌基礎上,用繡花功夫?qū)υ郝溥M行精細化提升。
夏日炎炎,朝陽門街道責任規(guī)劃師惠曉曦和設計師們一頭扎進朝陽門南小街205號,一遍遍踏勘、調(diào)研、研究“微整治”方案。這是一個476平方米的老四合院,分為前后兩個院落,雖說院落規(guī)整、青磚灰瓦,但里里外外逛一圈,老舊和不方便之處顯而易見:地面老磚已破損、有些地方露出了黃土,院子里自行車、舊桌椅隨意堆放,過道、墻角都被雜物充滿,本來不寬敞的前院兒被擠占得十分有限,院內(nèi)廁所、休憩場所更是遍尋不著,老北京四合院的慢生活少了基本的硬件保障。
一遍遍調(diào)研和征求居民意見,設計師團隊初步拿出方案:依著前院兒的墻壁增加自行車停放區(qū)、休憩廊架、花槽和掛墻兒童籃球筐,為居民們提供休憩娛樂空間。同時,清理雜物、鋪裝地面、院落綠化,增加化糞池和凈化槽等,為引入戶廁預留條件。“目前,方案還正在研討中,將與居民再深入討論,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地摳,將把美觀與實用結合起來,保護好院落的原有風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zhì)。”惠曉曦說。
不光朝陽門街道,在前門、安定門、交道口等街道,院落“微整治”方案正在研究中。“打造‘美麗院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方案成熟一個、組織實施一個,一院一策、分步推進,院內(nèi)全體居民對實施方案達成一致方可實施。”東城區(qū)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說。
編輯:張倓思
相關閱讀
北京加緊城市改造 游樂園改造成免費公園
昨日,區(qū)長李先忠在東城區(qū)“十三五”規(guī)劃有關情況介紹會上稱,該區(qū)將通過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加緊城市更新改造,著力控制人口規(guī)模,將其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區(qū)”。【詳細】
北京東城新添10條“綠色胡同”
記者昨天從東城區(qū)獲悉,五老胡同、茶食胡同、東花市中街等10條街巷胡同,成為東城區(qū)新添的“綠色胡同”。這10條胡同每個都有不同的綠化設計方案。每走幾步就能夠看到月季、木槿、丁香、石榴、海棠等頗具老北京胡同特色的花卉植物。【詳細】
胡同:何處再覓“居之安”
相對于西方,北京的筑城理念更富哲思,道路的規(guī)劃也更完整精細。胡同,作為北京特殊的道路形態(tài),因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而格外引人關注,且被寄寓了特殊的情感。【詳細】
評論:北京胡同值得"保護"嗎?
人們常常忘記那些胡同和小院其實就是100年前的筒子樓,筒子樓也許100年后也會成為文物,但它注定無法成為藝術經(jīng)典,因為一開始它就缺乏設計上的巧妙用心,僅僅是復制的產(chǎn)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