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堂院士:“以建筑記錄時代”
何鏡堂
“以建筑記錄時代!”是何鏡堂院士的人生格言。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筑師何鏡堂獲得省委宣傳部授予的南粵楷模榮譽稱號。
談起建筑創(chuàng)作,他說:“我對自己感到最滿意的建筑創(chuàng)作有兩個,一個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另一個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因為它們反映了中國從貧窮弱小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變革。”
全球344個應征方案“東方之冠”脫穎而出
何鏡堂是東莞人,今年81歲。1956年8月至1965年12月,他在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前身)學習建筑,度過了自己的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畢業(yè)后,他留校擔任建筑系教師,后來于1967年進入湖北省建筑設計院任技術員,于1973年進入輕工部設計院任工程師。1983年5月,何鏡堂回到廣東母校,在華南理工大學任教直到今天。
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和工程設計第一線,何鏡堂堅守初心、奮斗不止。他主持設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青島上合峰會主會場等200多項重大標志性工程,引領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創(chuàng)作。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被稱為“東方之冠”。親手“孵化”中國館的總設計師何鏡堂和團隊在規(guī)劃設計時達成共識:中國館的建設重點,是要體現(xiàn)中國特色、體現(xiàn)時代精神。何鏡堂說:“我一直有一個原則,就是讓人遠遠一看,就知道這個建筑一定是中國的。”中國館的整體外觀選用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中國紅”。中國館分國家館和地區(qū)館兩部分,其中國家館的造型,就是通過對斗拱這一傳統(tǒng)建筑構件進行挖掘與提煉后設計出的。
“直到現(xiàn)在我都還能想起當時競爭激烈的狀況。全世界有344個中國館應征方案,我們的方案最終能夠中標,非常光榮。走進中國館,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自信,當個中國人真好。”何鏡堂說。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從側面看,像是一把斷裂的軍刀,但是從高空往下俯視,它是一個和平之舟,其寓意就是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樣的建筑構思,蘊含了何鏡堂對那段歷史的感悟。“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發(fā)生在1937年,我是在1938年出生,我的一生見證了中國從災難走向富強。”他說。
近20年來,何鏡堂主持設計了澳門大學橫琴校區(qū)、浙江大學新校區(qū)等200余所高校建筑,促進了中國的高等教育大發(fā)展,被譽為“校園建筑設計掌門人”。他主持設計北京奧運摔跤館和羽毛球館、中國南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映秀震中紀念地、錢學森紀念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等一系列標志性建筑,為中國特色文化博覽建筑、體育建筑創(chuàng)作事業(yè)作出了杰出貢獻。
成立何鏡堂教育基金獎勵優(yōu)秀青年師生
何鏡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兩觀三性”建筑理論體系,在建筑學核心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共發(fā)表闡述其學術理論的論文80余篇。他提出的“兩觀三性”的含義是:建筑要有整體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建筑創(chuàng)作要體現(xiàn)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在何院士的身邊,凝聚著一支創(chuàng)新型設計團隊,形成“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良性循環(huán)。何鏡堂工作室既是具有特色、充滿活力的創(chuàng)作平臺,又是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設計品牌。在何院士的主持下,華南理工大學建成了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國內建筑學界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從理論、技術創(chuàng)新的角度為當代中國城市建設開展積極探索。
多年來,何鏡堂培養(yǎng)了博士、博士后80余名,碩士數(shù)十名,其中18名獲得全國青年建筑師獎,有的已晉升教授、院長、總建筑師,成為全國建筑設計和教育領域的主要骨干力量。2011年,在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后,何院士將所獲獎金200萬元全部捐出,并成立何鏡堂教育基金,牽頭各方累計捐贈1100多萬元,獎勵優(yōu)秀青年學生以及教師,激勵年輕人的學術探索和創(chuàng)新研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何鏡堂,無愧“師者楷模”。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chǎn)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jù)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