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經驗:瞄準“第五空間” 見縫插針添綠
圖為上海K11商場的綠植幕墻。
溫熱的夏風輕輕吹過,高架綠墻上的野扇花、小葉蚊母等數十種植物隨風搖曳,成片的綠色令人心曠神怡,抹去市民心頭的浮躁。
近年來,上海市綠化部門充分利用空間,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里建綠增綠,屋頂、墻面、高架橋等,在不占用新土地的情況下,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綠化水平,讓市民可以隨處見綠,樂享“綠色福利”。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上海將新增立體綠化網絡空間200萬平方米以上。當城市中心建設空間捉襟見肘時,代表“城市第五空間”的立體綠化成為發展綠色生態需求的突破口,從縱向構建起一張城市綠網。
立體綠化是PM2.5“克星”
究竟什么才是立體綠化?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有關負責人解釋道,立體綠化主要包括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沿口綠化和棚架綠化等類型。不與自然土層相連且高出地面1.5米以上的花園、植物組合、草坪等,都是立體綠化。
2011年起,上海市將立體綠化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列入“十二五”綠化規劃,納入新一輪三年環保行動計劃。2017年,上海市建成立體綠化面積總量在351萬平方米。靜安區四行倉庫的屋頂綠化、黃浦區K11商業廣場的墻面綠化以及閔行區虹梅高架下的立體綠墻等一大批立體綠化項目別具特色。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大量的立體綠化,不但有助于進一步增加城市綠量,減少熱島效應,還能吸塵、降噪和減少有害氣體,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1公頃立體綠化每年可去除大氣污染物0.85噸,處于高空的屋頂綠化和其他立體綠化對PM2.5的作用尤其效果大。如果城市屋頂綠化達到一定規模,城市大氣中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會大為減少。”
此外,針對上海市雨水不平衡的氣候特點,屋頂綠化還能緩解雨洪危害。數據表明,每年每平米屋頂綠化滯留459毫米降雨徑流量,1公頃屋頂綠化每年可滯留雨水4590噸。有綠化的屋頂可以使排水強度減低70%,大大減緩排水速度,減輕城市排水系統壓力。
“綠色新地標”層出不窮
據上海市長寧區綠化市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原天山電影院改建成的虹橋藝術中心,不久后將在其屋頂建成一座空中花園,上海市中心將再添一處“商旅文綠”結合的市民活動新地標
虹橋藝術中心建于2016年,初建時并未栽種立體綠化。如今在頂樓打造的,是一座集屋頂綠化、墻面綠化、沿口綠化為一體的復合型花園式立體綠化系統。該負責人補充道,屋頂花園分東西兩部分,通過人行階梯串聯,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其中,西面屋頂多用簡約的草坪,減少屋頂設備對周邊居民區的影響。東面屋頂是供人休憩的花園,通過格柵屏風、垂直綠化、木質露臺等打造出宜人的景觀空間。
打造立體綠化,長寧區早已熟門熟路,2013年建成的長寧區工人文化宮屋頂花園是最早的立體綠化項目之一。文化宮擁有總面積2400平方米的立體綠化,分布在屋頂、外墻和建筑外沿,近80種植物藏身于建筑各個角落。站在屋頂,身邊被大片草坪和低矮藤蔓圍繞;從周邊高聳的商務樓俯瞰文化宮,一年四季都有層層疊疊、不同深淺的綠色映入眼簾,稱得上“萬樓叢中一點綠”。
相較于通過后天改良增設立體綠化的長寧工人文化宮,建設之初就將立體綠化納入規劃的金虹橋國際中心可算作一枚理想案例。金虹橋的立體綠化涵蓋了商場和商務樓兩大范圍,總面積5500平方米,是上海最大的空中綠化項目之一。金虹橋的空中綠化體系共栽種了175株大喬木、190多株大灌木和約3000株藤本植物。走進庭院結構的金虹橋商場區域,種植在每層樓圍欄處的沿口綠化微微低垂,令商場宛若一座自然雨林。商場的屋頂花園種植了銀杏、紅楓、金葉復葉槭等變色樹種,還有小橋流水的水景景觀供人觀賞。
防漏、養護、安全,都需“繡花功夫”
立體綠化最讓人擔心的是防水。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有意增設立體綠化的樓宇和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漏水”的疑慮。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從技術發展來看,防滲水已不是難題,但有時造成屋頂綠化滲漏水的原因并非防水膜“不靠譜”,而是防水系統老化,或是選取的植物有偏差。一些根系鉆透力強的植物,比如竹子就不適合種在屋頂,它們的根系會破壞防水膜,有漏水隱患。
除了想得到的“漏水”隱患,看不見的建設成本和養護成本,也是阻礙部分樓宇嘗試建設立體綠化的主要原因。業內專家說,立體綠化建設成本跨度范圍大,從基礎的每平方米200至300元,到每平方米3000元以上不等,墻面垂直綠化的成本通常高于屋頂綠化。
“如果用最簡單的爬藤或懸垂植物,拉幾根繩子設計好爬行路線,幾年內就能獲得一片綠墻,花費少,但耗時長。” 對商業地產開發商來說,雖然同等面積的立體綠化造價比地面綠化高出數倍,但相比“蓋房子”獲得的經濟效益,用立體綠化來平衡建設空間和綠化面積,仍是“實惠”之舉。后期養護、安全管理,才是地產商們更多考慮的問題。
拿金虹橋商場的屋頂花園來說,支撐該屋頂花園的一大功臣是一種山泥或湖泥混合而成的營養土,后期維護無需再大量補充營養液。但這些“原生態”泥土的缺點是重,對建筑頂部的承重要求更高。此外,植物在屋頂的種植位置也有講究,甚至能影響建筑安全。金虹橋商場的屋頂花園有高大喬木,為此商場樓板承重達到普通樓板重量的10倍,并采用拉震結構分散大樹的重量。
“注意看,這里每棵樹栽種的時候都有編碼,標記了獨一無二的位置,越大的樹越是要種在房屋的承重點上。” 長寧區綠化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指著最“高大威猛”的一棵喬木說,這棵樹底下就是商場一處重要承重點,而每棵樹的點位布局,均已在商場規劃時就完成了計算。
“經濟適用型”品種讓立體綠化變得簡單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更多社會機構參與立體綠化建設,機制的完善尤為重要。上海在這方面已經有所考量,不僅連續4年將立體綠化列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在《上海市綠化條例》中更首次在地方立法層面明確立體綠化的建設責任、義務和權利。條例明確上海新建公共建筑以及改擴建中心城區內既有公共建筑時,應根據市政府規定的相應比例,對高度不超過五十米的平屋頂實施綠化。
2017年,上海首次將立體綠化納入建筑節能項目專項扶持范圍,單個示范項目最高可獲600萬元補貼,如草坪的扶持資金為每平方米50元,較復雜的屋頂花園為每平方米200元。
該負責人還指出,建造立體綠化的初衷是增加城市綠量,讓生態更好,不應該造成建筑的功能困擾,更不應增加建筑能耗。“現在大家對立體綠化的要求更多是追求‘美’,所以經常更新立面,用很多花卉裝飾,其實不一定都要這么做。”
上海立體綠化中常見的時令花卉、草坪和修剪型灌木的維護成本都不低,但其實除了商業景觀或者重點公共空間有一定的需求,一般的立體綠化無需那么“園丁化”,低成本的爬藤或懸垂植物、耐候性強且養護需求低的草甸都是“經濟適用型”選擇。此外,設計時就充分考慮養護成本,根據建筑功能選擇最適當的植物和灌溉方案,改造立體綠化并非難事。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