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紀念大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
6月17日,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紀念大會暨荒漠化防治國際研討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大會主題為“人才、科技、綠色、共享”。來自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400余名代表分享了土地可持續管理的理念和實踐,探討了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共同為解決全球荒漠化問題研究對策、貢獻智慧、分享經驗、凝聚力量。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出席大會開幕式并作主旨演講,《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副執秘普拉迪普·蒙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李秉榮、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陳述賢、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孫勁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主持。
張建龍說,土地荒漠化是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存。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在政府主導下,通過群眾治沙、工程治沙、企業治沙、個人承包治沙等多種方式,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凈減少的歷史性轉變,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張建龍指出,應對荒漠化挑戰,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需要人才引領和科技支撐,通過綠色共享發展,推動實現荒漠化地區可持續增長。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引領防治荒漠化發展方向;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提升防治荒漠化整體水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綠色發展促進荒漠化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共享發展原則,通過加強防治荒漠化成果的交流互鑒實現共同發展。
張建龍指出,今年防治荒漠化日的主題是:讓我們一起澆灌未來。中國作為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國,將一如既往認真履行公約義務,在“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框架下與有關國家開展交流合作,加強人員互訪,組織技術培訓,促進互學互鑒,讓中國防治荒漠化經驗真正實現全球共享,造福世界人民,為開創全球防治荒漠化事業的美好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普拉迪普·蒙珈表示,全球的土地正經歷著意想不到的加速變化,23%的土地已經退化,75%的土地從自然狀態變為其他土地利用。這種變化是不可持續的,必須把保持土地平衡置于優先位置。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與經濟發展成就一樣,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近23%,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逆轉,7000多萬依賴退化土地生活的人們實現了脫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此次國際研討會聚焦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希望與會各方深入開展研討交流,為實現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貢獻力量。
開幕式上,中國綠化基金會與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書》,將在5年內累計捐贈5億元,用于內蒙古自治區植樹造林和生態修復項目,共同建設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大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中國綠化基金會支持,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農業大學聯合舉辦。會議為期兩天,將圍繞“創新防沙治沙技術,推進沙區生態修復”“探索風沙災害成因,完善監測預警系統”“落實‘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推動多邊務實合作”“強化防沙治沙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婦女、青年作用”“保護利用荒漠資源,探索沙產業發展新思路”以及“沙產業發展推動荒漠化防治”等6個主題開展廣泛研討。
與會代表現場參觀了內蒙古蒙樹、蒙草、宇航人等治沙企業的示范基地,考察了內蒙古農業大學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情況。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