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造最美城市中央濕地 這樣設計
四季花門效果圖
十香花海提升效果圖
海珠濕地被譽為廣州的“綠心”,在廣州生態文明建設中占據重要位置的同時,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未來,海珠濕地將變得更美,打造四季花門、十香花海、大地花毯等重要節點,形成四季可賞花,水陸皆可游的最美城市中央濕地。昨日,海珠濕地景觀品質提升工程設計施工一體化工程開始招標,即將在本月啟動建設,預計2020年12月完工。
海珠濕地整體提升 7年計劃分步實施
海珠濕地是廣州市中心城區寶貴的自然資源,被譽為廣州“綠心”,在廣州傳統的“山、水、林、田、海”城市空間結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廣州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占地約11平方公里,是海珠全區總面積的1/9,也是全國超大城市中央最大的國家濕地公園。
但從建園至今,隨著時間的增長,濕地內植物或徒長或老化,配套設施老舊,科普設施較少,景觀景點品質總體質量不高,導致濕地景觀特色不明顯,游人體驗感下降,與其他國際化濕地公園存在差距。
為此,廣州提出要對海珠濕地進行整體提升。根據《海珠濕地品質提升工作方案》,海珠濕地品質提升的目標是:從2019年~2025年,共7年,按近期、中遠期分步實施。
具體時間節點為:至2019年9月30日,兩線、六景、三門的提升改造全面啟動;至2021 年6月底,全面完成百花園、百果園、百草園、農耕科普示范基地等建設,并連通園路、建設國家濕地自然教育中心,提升濕地綜合展示功能,使海珠濕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展示濕地生態文明建設“兩個重要窗口”。
中遠期計劃,至2025年底,通過改善濕地范圍內高速路、高壓架空線阻隔設施和推進周邊村落、地塊整合利用以及建設國際濕地館,將海珠濕地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示范引領力的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城市中央濕地。
海珠湖建緩跑徑 十香花海將提升
此外,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編制了《海珠濕地品質提升規劃(初步成果)》(以下簡稱《提升規劃》),提出“海珠十里·城央濕地”的主題。
本次海珠濕地景觀品質提升工程作為《提升規劃》的三個啟動項目之一,設計范圍約110萬平方米,提升改造面積約509943平方米,提升區域主要集中在已建成開放的海珠湖、海珠濕地一、二期區域。建設總投資約18007.71萬元,預計2019年6月開工,2020年12月完工。
提升工程涉及《提升規劃》中“十里主題園”中的七個:一里四季花門(部分內容)、二里蘭溪、三里杉林水岸、四里大地花毯、五里生境漫灣、六里海珠湖、七里垛基濕地百果園。
海珠湖園林景觀品質提升(改造面積約122651平方米)包括海珠湖北門(門戶景觀提升)、十香花海及海珠湖其他區域園林景觀品質提升。其中,海珠湖新增寬2米到2.5米、長2680米的緩跑徑。
未來通過構建多樣性體驗的花海小徑,增加林下花階休憩觀景空間,優化嶺南園林庭院空間,將十香花海打造為有可持續的多重體驗的城市百花園,與海珠湖心島的生態修復百鳥歸巢勝景交相輝映,成為廣州南中軸線上生態文明建設的最佳攝影點。
未來將可四季賞花
四季可賞景觀節點:
四季花門、大地花毯、生境漫灣、十香花海、垛基濕地百果園
冬、春景觀節點:蘭溪
秋、冬景觀節點:杉林水岸
擁有多條錯落花徑
喬木花徑:
海珠湖(鳳凰木)-生境漫灣(荔枝、宮粉紫荊)-杉林水岸(水杉、落羽杉)-垛基濕地百果園(各類果樹、鳳凰木等)-四季花門(鳳凰木、宮粉紫荊、美麗異木棉)
灌木花徑:
野牡丹、杜鵑、鴛鴦茉莉等形成的灌木花徑
地被花徑:
風雨花、硫華菊、向日葵、柳葉馬鞭草等形成地被花徑
七大節點搶先看
◎四季花門
位于海珠濕地一期北門區域,包括入口廣場及入口西側連廊、百花園門口區域。將通過重新組織入口空間,結合未來規劃,突出濕地特色、花城特色,打造濕地四季花門。利用四季花木和開花地被組合,形成花城花門形象,設計串聯未來地鐵站—濕地花卉植物展示區—嶺南水廊—嶺南牌坊的新滘路沿線帶狀公共開放門戶空間。
◎蘭溪
位于海珠濕地一期北門,占據海珠濕地一期腹地,將通過增加主題植物“蘭”、優化交通游線及蘭溪的內外景觀視線,打造四季蘭馨、溪澗琴韻、步移景異的沉浸式花洲體驗。
◎杉林水岸
種植、打造沉浸式杉林體驗步道,挖通龍潭涌駁岸,延長水上游船線路,通過沿岸林相改造種植水杉林,形成秋色紅葉濕地景觀。打造連接龍潭涌與生境漫灣的蜿蜒水上游徑,增加碼頭等設施。
◎大地花毯
大地花毯位于飛龍橋南側,將優化原有稀疏果林的溝渠岸線,將果林也納入為花田,擴大花的種植面積,打造一片大地花毯;從水上、對岸拓寬花田展示面,形成水陸共賞果林花田景觀;合理安排花卉輪種,種植水生植物,打造四季賞花的百花園;增加遮陰樹及行道樹,增設趣味景框,提升游客游覽體驗。
◎生境漫灣
生境漫灣位于石榴崗河北側,將打造蜿蜒迷蹤、驚喜連連的生境探幽游線。將長約1.5 公里的游船水道分為紅樹水道、荷花水稻魚塘、荔林飄香、蘆葦群島四段主題段,改造岸線缺乏變化植物景觀單一的現狀。
◎垛基濕地百果園
拓寬垛間潮道,營造緩坡岸帶、淺灘、深水塘等多種濕地生境,打造成規模的垛基果林濕地景觀。
◎海珠湖北門
未來幾年內,海珠湖北門將有地鐵建設借地圍蔽、國際濕地館建設,充分考慮未來建設需要,對海珠湖北門進行有彈性的設計。近期重點優化空間入口聯系,提升門戶形象,突出水城特色,打造海珠門廳、廣州南中軸線上的濕地生態門廳。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