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世園會助推北京延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延慶山水
長城逶迤
大地花海
苗木基地
5月30日,記者從北京世園會新聞中心召開的“從美麗世園到森林城市”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北京世園會舉辦地延慶借助辦會契機,以會興城、以會興業、以會育人,全面推進延慶綠色高質量發展,用心打造首都生態文明示范區。
在辦會進程中,延慶區緊抓世園會機遇,加快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創森工作全面高效推進,“京畿夏都宜居地、長城腳下森林城”的戰略構想逐步變為現實。
走進園區感受生態之美
延慶作為2019北京世園會舉辦地,多年來一直堅定不移地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堅持綠色發展,打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來到北京世園會園區北部的自然生態展示區,眼前,媯河穿園而過,浪花清澈,水面寬闊。媯河兩岸,郁郁蔥蔥的樹林一眼望不到盡頭,其中不乏樹齡百年的參天大樹,身處其間不禁感受到絲絲清涼。
這里原為延慶新城萬畝濱河森林公園,源于歷史上大規模平原造林。這里種植了新疆楊、國槐、刺槐、垂柳等不同種類的植物,約5萬棵,有的栽植時間已超過20年。
本著“讓園藝融入自然 讓自然感動心靈”的辦會理念,世園會園區在規劃之初就充分利用實地山水林田肌理,保留原有植被資源不被破壞,保留原有植被群落不被干擾,保護原有大樹、古樹名木不被砍伐。
建成后的世園會園區共保留原有樹木約5萬棵,新增喬木約5萬棵,新增灌木約13萬棵。完備的自然生態植被為中外游客撐起了一片濃濃的綠蔭。
最近7年,延慶為了籌辦世園會,自2012年至今,完成了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新增了16萬畝林木。最近兩年,在世園會周邊還栽植了1萬多畝林木,進一步改善了林木綠化植被狀況。
站在世園會園區制高點永寧閣上極目遠眺,視力所及都是成片的森林。
延慶城“師法自然”的園林景觀設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使延慶由綠景變美景,有效促進了延慶生態環境尤其是綠化景觀環境的提升。
舉辦盛會推動綠色發展
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2019北京世園會的舉辦,為世界聚焦延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也為延慶邁向世界鋪設了友誼的橋梁,對推動延慶區的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延慶以會興城,世園會的舉辦極大地提升了延慶的知名度,對塑造“美麗延慶 冰雪夏都”的城市品牌形象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延慶以會興業,世園會的落戶加速延慶園藝產業發展,推進現代園藝產業集聚區和中關村現代園藝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已有10余家科研機構、30多家企業正式入駐延慶;推動延慶的園藝產業和旅游產業進一步融合,實現“游一天世園、住一晚花田、品一頓花宴”的美好體驗,為廣大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服務。
延慶以會育人,全面加強全民生態文明教育,市民的開放意識、生態環保意識、文明文化素養普遍得到提升,綠色低碳、文明和諧的城市文化逐步形成。
在服務保障世園會籌辦舉辦的同時,延慶致力于打造“京畿夏都宜居地、長城腳下森林城”,進一步提升全區生態環境,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國對一個城市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最高評價,是最具權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態建設整體水平的榮譽稱號。延慶區從2016年5月開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將于今年9月前接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專家團隊評審驗收,各項創建工作持續深入開展、籌備迎檢工作進展順利。”延慶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創森辦主任、延慶區副區長劉瑞成說。
2016年5月開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在服務保障北京世園會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始終圍繞服務和保障世園會籌辦舉辦中心工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精心策劃、精準施策,使北京世園會成為延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點睛之筆。
延慶區注重城市、園林、森林“三者融合”,城區、街道、鄉鎮“三位一體”,路網、林網、水網“三網合一”,生態林、產業林、文化林“三林共建”,人類、植物、動物“三者和諧”,努力實現“在山水大花園中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體現自然天成的園中之園”。
2019年,延慶區圍繞世園會園區周邊綠化景觀打造,實施了周邊綠化建設工程總面積1.06萬畝,打造打造5條色彩斑斕的園藝主題大道,建成7.2萬平方米的公園,形成了園藝美景、流動花園的景觀效果;對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京禮高速、京S2線、媯川路、京藏高速輔路、京銀路、康張路等道路進行了景觀提升,形成了綠色生態走廊。
創建工作全面高效推進
自開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3年時間內,延慶創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森林資源優質高效、城鄉環境秀美宜居、綠色產業持續發展、生態文化愈加繁榮、市民生態文明素養得到提升,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59.28%,林木綠化率71.67%;新建、改建公園廣場14個,市民出門500米有休閑綠地,城市綠化覆蓋率67.99%;開展園藝主題社區、村莊建設,村莊綠化率超過30%,農田林網率達100%,全區人居環境得到整體優化。
全區森林質量顯著提升,完成新一輪百萬畝造林4.89萬畝,城市森林樹種豐富多樣,鄉土樹種數量占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90%以上;先后建成松山、玉渡山等10個國家級和市區級自然保護區,占區域總面積的27.6%,村莊、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等通過森林有機連接,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創造了條件。
作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點工程,計劃2018—2022年間完成的延慶區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建設總任務10萬畝,主要區域為冬奧會、世園會周邊和京藏高速、京新高速、興延高速—延崇高速、京張高鐵等主要干線道路兩側和山前平緩區和淺山臺地區。
2018年造林工程總面積2.95萬畝,2019年2.84萬畝,建設類型為綠色通道和景觀生態林,包括市政道路綠化、留白增綠、拆遷騰退、小微綠地、美麗鄉村、城市公園等項目。2018年任務已全部完成,2019年已完成1.88萬畝,占總任務的70%,現正加強管護,并為秋季造林做好準備工作。
“京畿夏都宜居地、長城腳下森林城”的規劃愿景正在變成現實。
如今的延慶,綠樹成蔭,“林廊”滿目。結合北京市“五河十路”綠化工程實施,全區鐵路、河流、庫岸、道路宜綠化地段基本全部實現了綠化,形成了真正的景觀大道;媯河、白河、蔡家河、龍灣河等河流徜徉在林中,水清岸美。
延慶區以創建森林城市為抓手,以興綠富民為目的,初步形成了果品、花卉、林木種苗、林下經濟、蜂業、生態旅游、綠崗就業等七大產業格局,以踏青賞花、觀光采摘、森林體驗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全區農民實現綠崗就業和生態增收,惠及20萬農民。
此外,作為全市唯一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延慶區結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大力弘揚森林生態文化,以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教育實踐體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市民深入實地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培養全區人民生態文明價值觀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能力,營造生態文明教育良好氛圍。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