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be Kuitert:《園冶》的挑戰
3月24日下午,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分論壇“庭院造景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新疆飯店舉行,首爾大學環境學院教授Wybe Kuitert(崴比·奎臺特)先生作了題為《The Challenge of Yuan Ye(<園冶>的挑戰)》的演講。他通過對《園冶》一書中借景理念的講解,自然情境的描述以及反面案例的分享,闡述了遵循場地現狀進行設計的重要性。以下為Wybe Kuitert演講內容實錄:
首爾大學環境學院教授Wybe Kuitert
非常感謝各位邀請我在此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園冶》的挑戰(The Challenge of Yuan Ye)。演講內容出自我發表的一篇論文。下面我將從《園冶》這本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全書中找到其對現當代設計的啟示。
中國第一本園林藝術理論專著《園冶》
我認為要了解《園冶》,必須要讀最后一章——借景,因為那里是精髓所在。借景在《園冶》一書中作為結論而存在,闡述的是設計的哲學。因此,借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該書于明代末年寫成,傳承幾百年延續至今,它關于景觀和中國園林歷史的哲學非常值得深思。
首先介紹《園冶》的第一章——興造論。實體書來自日本圖書館。《園冶》中的第一個要求,是在設計或建造景觀之前,必須了解場地環境和全部信息。
其次介紹最后一章——借景。在書中只占三頁,卻闡述了深刻的哲學理論。
在英國、美國和其他眾多國家,都存在《園冶》譯本,使人們受益匪淺。第一部來自一位美籍華人,第二部來自一位法國建筑學家。然而,由于景觀學和建筑學之間的差異,建筑學家在景觀理論方面難免存在知識漏洞,因此在法國建筑學家的譯著中,出現了許多錯誤。以此為契機,我決定要完整地翻譯《園冶》。
我認為自己翻譯的《園冶》是正確的,其中重點皆用白色標出。
《園冶》“借景”的第一句話已經明確了設計的原理:景觀設計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標準,只有根據場地條件,因地制宜造景,并決定從哪里、如何將外圍景觀借景到自己的設計當中。(原文: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時,何關八宅。)因此,借景和景觀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既可以借景,又可以將自己的景觀融入周圍的景色。
我再這里提幾點非常重要的原則。
《園冶》中的另一句話——沿著樹木有一條河,沿著河有一個景觀設計原則。(原文似為:林皋延竚,相緣竹樹蕭森;城市喧卑,必擇居鄰閑逸。高原極望,遠岫環屏,堂開淑氣侵人,門引春流到澤。)書中講到了河、樹林和一些其他植被,其主旨是對體驗的重視。景觀不僅在于視覺,還在于體驗,例如在河邊可以感受到河水的流淌,可以聞到植物的清香。在設計過程中,重要的是設計者親自去體驗,感受自然元素的流動,然后因地制宜進行設計。
將設計原理與自然生態相結合,使景觀不僅作為場所存在,而是帶給使用者別樣的感官體驗,形成體驗型景觀的新概念。不是因為經過設計山才變得美麗,而是山沒有改變,因為成了設計中的景色,才帶給人們美的體驗。
正如《園冶》中所描寫:在自然環境中,我們可以聽到鳥語、聞到花香,享受景觀帶來的感受;可以聽到竹林隨風搖曳的聲音;還可以坐在一塊石頭上,欣賞春天帶給我們的景觀體驗。這些可以稱作山中景觀的設計。
自然景觀不是人為進行設計,而是自然固有的形式,人們享受在其中。我們可以在池塘邊上聞到花香,在幽靜的小徑聽到蟲鳴,在山坡上看到盛開的梅花和隨著行走而不斷變換的景色。這就是借景的妙處。借景,將他方之景借入自己的景觀,似一種租賃的景觀,是園林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包括視覺借景,更有借香味,借聲音等等。
園林設計沒有固定的準則,而是因地域的不同,借感官體驗設計景觀。不需用珍奇花卉裝飾園林,而是順其自然,看四時景觀變化萬千。“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字,它沒有界限,只是遵循著簡單、自然的規律,自然而然地使園外之景融入園內。
因此,借景的哲學在園林設計中最為重要。包括近借、遠借、仰借、俯借、因時而借等等。目光所及,身體所感,都可以融入設計的景觀當中。過程渾然天成,就像已胸有成竹,所有的景觀集中于園內,看起來十分自然,實則用心設計。作為《園冶》的最后一章,十分有趣。設計者必須充分了解場地現狀才能進行設計,這是一個很棒的挑戰。自然的變換過程就是景觀,景觀也可以變得自然。
多用借景的頤和園
《園冶》向我們傳遞的信息是,首先要明白景觀是什么,景觀設計是什么,而后傾聽設計場地帶來的聽覺刺激或清楚掌握場地環境,最后再進行設計。我認為在當今社會,雖然設計過程十分簡單,運用電腦即可快速完成,但卻只是設計者個人的一些想法。
下面我將用幾個案例來說明,如果設計時不考慮場地現狀,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
在首爾市區的街道邊上有一塊綠地。這塊綠地只進行了植物設計,卻無視了場地上的各種影響因子。場地原本種植韓國本土植物,被鏟除后栽種了從美國引進的新品種。當我走在這條路上時有種不協調感,經常會想:這個景觀和這個地方有什么聯系嗎?這些花在美國會比在韓國更快樂的。再往前走,會看到一條水管,雖然是養護裝置,但卻和景觀格格不入。另外,街道旁還種植了一些日本樹種,也和韓國街道無法融合。我認為如果這些都是韓國本土植物,作為借景會十分美觀。但設計師卻按照個人意愿創造了這些劣質景觀,而沒有傾聽自然傳達的信息。四年之后,我又去了這條街道,當初種的花草植物都去哪里了呢?全部都沒有了,只剩下肆意生長的雜草。但由于是自然形成的景觀,沒有經過任何設計,反而顯得親切可觀。
一個是在紐約的案例。是一個荷蘭植物學家在美國建造的公園。但他卻不是一個景觀設計師,因為他不懂得借景。另一個植物設計師也設計了一個郁金香花園,他同樣不懂借景。但公園卻看上去十分美麗。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有很多志愿者在此做后期管理,與自然作著斗爭。作為非美國本土的植物,郁金香長勢良好完全在于養護管理條件完善,但公園的設計卻忽視了地域環境特征,沒有應用借景的原理,只能稱之為植被設計而不是景觀設計。
上述兩個植物學家犯了相同的錯誤,忽視了場地的基本情況。其實在園林設計中,不需要遠距離運來十分珍貴的樹種,而只要遵循自然法則,就可以做出很棒的設計。那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設計,則需要耗費巨資去維持,難以長久。
我想讓大家了解借景理念的重要性,讓更多的設計師了解到這種設計哲學。謝謝大家。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