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攜周邊城市共建世界級大都市圈
“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齊頭并進
深圳攜周邊城市共建世界級大都市圈
▲今年,深圳將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城市空間結構,增強城市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圖為龍崗區。
▲深圳堅持高品質發展,打造宜居家園。圖為漁人碼頭。
伴隨著特區經濟騰飛,深汕合作區成立、深中通道動工、深茂鐵路開建……在聯動周邊城市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深圳肩負重要使命。在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新起點上,深圳以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為契機,通過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攜手周邊城市,堅定不移構建更加均衡、更有輻射力的大都市圈。
加快新一輪城市總體編制實施
率先探索深度城市化可持續發展
深圳作為一個經濟大市、土地小市,經過30多年的高快速發展,在全國率先遭遇了空間資源緊約束的難題,率先面臨著城市轉型發展的壓力,率先承擔起了為全國新型城市化發展探路的重大使命。
放眼未來,謀定而后動。編制適應新時期新發展形勢的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是一切行動的“指明燈”。
據了解,建市以來,深圳先后編制了三版城市總體規劃,成為指導城市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城市健康發展和質量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市規劃國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深圳正集全市之力開展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所形成的初步成果已上報住建部,并得到充分認可。
據市規劃國土委副主任薛峰介紹,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將遵循“推進精明增長,引導城市轉型”的基本思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全球化和區域化為主線,以創新、生態和文化為引領,實現區域、生態、創新、空間、治理五方面轉型。
今年,深圳將以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創新規劃編制和實施體系,完善規劃管理制度,著力構建適應深度城市化地區發展的規劃管理體系,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同時,通過推進“城總規”和“土總規”在用地規模與結構等方面的全面銜接,建立健全“多規合一”空間信息平臺;通過整合各類空間規劃,打造集規劃、審批、監管、信息等于一體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綜合平臺,實現統籌規劃和規劃統籌。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攜手周邊城市建立世界級大都市圈
“都市圈”的概念早在1957年就被提出,它指的是在城市群中出現的以大城市為核心,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一體化的圈域經濟現象。對標國際,有紐約、東京、巴黎、倫敦等世界級大都市圈;放眼國內,又有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塘三大都市圈。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堅定不移構建更加均衡更有輻射力的大都市圈,深圳將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堅持走多中心組團式發展之路,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攜手周邊城市一同發展。
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稱,今年,深圳將立足城市全域發展、系統發展,統籌陸海空間,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城市空間結構,增強城市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在“九大戰略任務”中提到,高標準規劃建設現有17個市級重點區域,謀劃實施新一輪重點區域開發建設,打造若干區域發展新引擎。深圳將推進深圳灣超級總部、大空港、香蜜湖、大運新城等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和建設,通過高標準完善開發建設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產城融合、活力開放、宜居宜業的城市節點和經濟增長極。
此外,深圳還將緊緊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推動深港融合發展,引領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打造深莞惠“3+2”一小時經濟圈,加快向西跨珠江發展,切實推動深圳與周邊城市在規劃、產業、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尋求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協同發展,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
交通是連接城市的重要樞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會使大都市圈“更具輻射力”。今年深圳將爭取“五主四輔”國家鐵路樞紐布局,加快贛深客專、深茂鐵路、深汕高鐵等國家鐵路和穗莞深等城際鐵路建設,謀劃更多區域戰略要道,繼續推進軌道三期、四期工程,加快深中通道、外環高速、深汕高速、東部過境高速等高快速路建設,推動東中西部快速聯通,實現區域之間、市域組團間資源要素快速流動。
提升公共服務和生態品質,全力打造宜居美麗智慧城市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隨著城市建設越來越充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通過對城市的“精雕細琢”,“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藍、深圳綠”“垃圾不落地,鵬城更美麗”等歷年深烙在了每位深圳市民心中。
翻開去年深圳城市建設的成績單,深圳打造宜居智慧城市的印象更深入人心:去年被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成功舉辦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全年出讓工業和商服用地126.5公頃,完成舊工業區綜合整治118萬平方米;全年公告、出讓商品住宅用地7.4公頃,其中4宗為“只租不售、全年期自持”居住用地;配建人才和保障性住房3.5萬套,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49.4公頃;提高學校、社康等民生設施規劃建設標準,完成全市規劃幼兒園選址研究;加強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筑保護管理,公布首批42個歷史建筑保護名錄。
“九大戰略任務”明確提出,開展宜居家園、生態提質、基礎設施提質、綜合交通提升、智慧城市、國際旅游品牌等行動計劃,建設立體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安全城市。
今年,深圳將堅持走共建共享、高品質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之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推進公共服務均衡、高質量發展,讓老百姓更加有幸福感、獲得感、自豪感。
據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深圳將提高城市建設品質,凸顯空間濱海特色,彰顯城市人文魅力;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前瞻、系統布局智慧城市建設,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通過著力發展智慧民生服務,超前規劃建設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海洋等系列智慧基礎設施,更好滿足未來智慧化、共享型生活方式需要。
數說城市規劃
7.4公頃 2017年,深圳全年公告、出讓商品住宅用地7.4公頃,其中4宗為“只租不售、全年期自持”居住用地。
3.5萬套
2017年,深圳配建人才和保障性住房3.5萬套,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49.4公頃。
118萬平方米
2017年,深圳全年出讓工業和商服用地126.5公頃,完成舊工業區綜合整治118萬平方米。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