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鄉土元素 讓建筑傳承“鄉愁”
改革開放以來,在高速城鎮化的發展歷程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建設了大量的城市建筑。然而,根據世界銀行的相關數據統計,我國鄉村地區在同時期的建設量卻是城市建設量的4倍。如此龐大的建設量在短期內完成,帶來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鄉村特色喪失、鄉土風貌趨同。鄉村在努力追趕城市發展步伐的同時,忘卻了有著5000年歷史的農耕文明的精髓。這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在“留住鄉愁”的政策輿論導向下,如何讓鄉村更像鄉村、如何保留和傳承鄉土文明等一系列問題備受關注。
鄉俗文化重要的承載物是建筑,鄉村建筑的營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鄉俗文化物質空間形態——鄉村建筑的塑造,營造適應鄉俗文化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場域,并通過場所精神的塑造重新喚起人們對傳統的回憶、重拾傳統文化的自覺與自信,或許是新型城鄉統籌背景下傳承鄉俗文化并使其適應時代語境下當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從而使鄉俗文化得以傳承的一個途徑。
在地域和歷史中尋找設計切入點
通過鄉村建筑營造適應鄉俗文化的環境,不能僅從建筑本身的建構邏輯和建筑美學上入手,還應更多地從建筑與場所及文脈的關系入手,在鄉村的地域和歷史片段中尋找設計的切入點,通過合理的建造形式和空間關系為人們提供一種重新認知場所文脈及歷史文化的途徑。
當代鄉村建筑大致分為三類:一類由農民自建,這類建筑大多只能滿足基本的生活要求,是大量簡單建筑單體的粗糙復制,文化空間無從談及。第二類是由專業設計機構照搬城市建筑模式設計建造的。營造的文化空間、場所空間也是城市化的,無法與鄉村生活和鄉俗文化真正融合。第三類是少數有識之士結合鄉村自身特點,將建筑與鄉村的肌理、文脈、場所和地域性充分結合起來并從中尋找設計元素,形成了植根于當地的、為村民所接受的,同時也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建筑。這類建筑給鄉俗文化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在鄉村地區具有生命力。因此,在當代鄉村營建中,設計師如能建造出具備文化場域特征的鄉俗文化物質空間,將為鄉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起到積極作用。
挖掘鄉土元素進行地域性建構
體現鄉土文化并不意味著要回到過去、犧牲環境舒適性,而是要在滿足現代適宜性的前提下對鄉俗文化進行發掘和提升,尤其是利用原有的、傳統的建造材料、建造方式和建造邏輯進行地域性建構,通過建筑物質形態的表達延續傳統鄉土文化。
在具體地域性建構中應根據鄉土文化的特征進行挖掘。例如:蘇州的水鄉婚俗有著明顯地域特征。由于當地水網發達,接親采用的是水上流線。在沿途經過的橋頭上人們聚集同慶,上岸后走三橋后進入木原堂擺宴。在這一過程中,水鄉橋頭便是一個重要的節點。橋作為物質空間形態的存在,本身起到的是交通功能,而在婚慶過程中則作為一個重要的空間節點成為鄉俗文化重點體現的場所?;閼c必經之路上的橋,尤其是新郎、新娘上岸后的三橋,毛石的臺基、青石板的橋面再配上象征各類寓意的雕刻,鄉土文化氣息便在無形和有形之中傳遞出來。木原堂則是另一種蘇州鄉村地區擺宴的基本建筑類型,傳統的木原堂由木結構簡易搭建,采用模塊化的木板拼接,用后拆除。盡管使用時間不長,但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卻是最為重要的鄉俗文化展現場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木原堂的原形很多已經被轉移到固定的宗祠或鄉村禮堂中,盡管形式各異,但都成為水鄉婚俗完好的承載場所。原因就在于建筑環境本身特有的鄉土氣息完全不同于城市中的酒店,青瓦白墻、老舊的木頭、長滿青苔的灰磚路、毛石砌筑的矮墻……爆竹響起,高朋滿座,便構成典型的婚俗場景。為保護和傳承水鄉婚俗,蘇州臨湖鎮設計了一處現代水鄉婚慶場所,現代鋼木結構配以傳統的灰瓦白墻和各種地域性的鄉土元素,在滿足現代婚慶使用需要的同時,讓人們能夠在水鄉場景中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存在。
多元主體協同為鄉俗文化提供保障
鄉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在鄉村的自組織系統環境中尤其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鄉村文化場域下的多元主體內涵豐富,既包括政府職能部門,也包括社會民間團體;既包括鄉村社區主體,也包括廣大的文化受眾;既有文化的傳承者,也有產業運作下的投資者。多元主體協同是鄉村社會環境下傳統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前提和必要保障。
傳統文化保護的核心是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思想不統一、行動不協同,文化傳承很難進行下去。通過建立多元主體間有效的合作機制,能夠將鄉俗文化保護與鄉村文化復興有機地協調起來,最大限度發揮多元主體的協同效應。
總之,鄉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鄉土環境和鄉土氛圍的構建與營造。在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同時,通過鄉土建構使傳統文化擁有適宜的生存空間是傳統鄉俗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途徑之一。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