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下一站: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2月8日-9日,首屆中歐藍色產業合作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上,落戶在大空港片區的中歐藍色產業園揭幕;深圳宣布成立規模為500億元的深圳海洋發展基金。由中國與歐盟及相關國家藍色產業機構、政商人士發起的“國際藍色產業聯盟”發出倡議,共同聚焦藍色經濟發展,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共同參與海洋全球治理,共同實現人類藍色愿景。
此次論壇是落實中國—歐盟第18次領導人會晤成果,深化“中國—歐盟藍色年”合作計劃的重要實踐。來自歐盟10余個國家的60多名代表和國內近300位海洋領域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學者聚首深圳。今年5月,《全國海洋經濟“十三五”規劃》提出將深圳建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這座創造了無數奇跡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動力。
定位 在國家海洋戰略中屢獲提升
何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一概念的推動者,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院秘書長張春宇認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應該具備以下特征:在航運領域應該是全球的中心,港口物流行業在全球相對領先,海洋科技高度發達,海洋金融和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務業領先,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且該城市附近區域經濟發達。最關鍵的是,這個城市應是一個宜居、宜業、競爭力十足、吸引力十足的城市。
深圳地處南海之濱、擁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和超過260公里的海岸線,遼闊的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這里區位條件優越、經濟基礎雄厚、市場主體活躍、營商環境優良、創新創業充滿活力。更為重要的,深圳是南海周邊的超大型城市,未來南海的綜合開發和共同開發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領域。深圳有責任、有能力在我國建設海洋強國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基于各種內外部因素,深圳繼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2016年12月成為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示范區后,在落實國家海洋戰略領域的地位再獲提升,于今年5月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印發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使命光榮,挑戰巨大。
建設 科學理念追求人海和諧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如何建設?目前,相關規劃的前期研究、專項研究已陸續啟動。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規劃師周麗亞介紹,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先要堅持“生態用海、生產用海、生活用海”的“三生”科學用海理念,充分考慮海洋防災安全、海洋生態保育、海洋創新空間營造、濱海生活場所塑造,在灣區城市群中構建海洋、園區、人深度融合的高品質海洋產業基地,重新定義人海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剛剛揭幕的中歐藍色產業園便將是一個踐行海洋生態文明的新標桿。針對抵御風暴潮、海水入侵、內澇、臺風、凈水、紅樹保育、機場候鳥等要求,園區提出防潮韌性海岸、海綿雙層河道、抵御臺風之城、濕地生境保育等因地制宜的應對措施,形成完善的海洋生態系統,探索河口生態設計的標準規范。
海洋生態文明需要更多的示范來破題。按照《深圳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6年-2020年)》,深圳將全面推進大鵬新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著力推進海洋資源能源節約利用、海洋生態環境提升、海洋文化特色彰顯、海洋生態文明機制建立等工作。2020年,深圳市海洋生態紅線區覆蓋率不低于30%,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40%。
與此同時,深圳正在推進的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示范區建設中,也將在組織保障、政策引導、公共服務、技術支撐、監督執法等各領域,完善深圳的海洋綜合管理能力,以求在海洋綜合管理方面形成深圳經驗,并爭取在全球海洋事務中發出中國聲音。
目標 開放創新對標國際先進城市
“深圳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過程中,對標的國際先進城市應該是新加坡、倫敦、紐約、東京等城市,它們都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周麗亞說。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要素便是海洋經濟和海洋科技。2016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為1480億元,約占全市GDP總量的8%;預計到2020年,深圳的海洋生產總值將達到3000億元,海洋領域R&D投入占海洋產業增加值比重高于4.5%。在不遠的未來,藍色經濟、藍色科技將成為深圳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深圳當前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優勢是金融引領與創新驅動。在搭建海洋創新驅動平臺方面,將推動創新深圳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海洋核心裝備國產化、海洋裝備先進技術產業化,承接國家重大項目、首臺首套示范項目和推動軍民融合項目,支持國家科研重大計劃成果到深圳轉化。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加快形成深圳海洋智能裝備產業集群。而包括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在內的海洋高科技產業也將得到扶持和發展。
金融領域則將引導海洋金融要素集聚,以跨境金融、離岸金融、航運金融為重點,加快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和開放。海洋保險與再保險、海洋產業資產證券化等海洋金融業務也將日益壯大,提升深圳作為海洋金融中心的輻射帶動力。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是開放,因此,深圳將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塔建合作平臺,共同制訂行動計劃,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的合作項目也將陸續浮出水面。
通過深圳發出的“國際藍色產業聯盟”的首個倡議,也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一個美好愿景:落實全球責任,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構建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治理的責任共同體,推動構建保障海洋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