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設計,“酒”“水”要分開
規劃效果圖
山西路廣場
10日,南京市新青少年宮在湖南路馬臺街開工奠基,青少年宮新址往西300多米處,是即將拆除的舊青少年宮,背后的西流灣公園,也填平人工湖開建綠地紫金中心。以新青少年宮、綠地紫金項目為背景,山西路地區圍合了一塊250×100米的廣場空間,取名“青春廣場”。
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舊青少年宮沿中山北路攔起了圍擋,朝里一看,廣場上堆滿工程機械和建筑構件,少年宮標志性的穹頂已經拆除,青春劇場幕墻開始拆卸。圍墻外行人匆匆,不知墻內正進行一場堪稱天翻地覆的“空間重組”。
“山西路廣場更新改造,是因為功能混雜、空間分割,影響了這一城市節點、窗口地區經濟社會功能的發揮。”南京市規劃局詳規處處長蘇玲介紹,西流灣原是金川河分支,2000年擴建為市民廣場,環境可謂“別有洞天”,同一年包裝出新的青少年宮、青春劇場,現在來看也不“落伍”,但建筑和廣場的布局很不合理:青少年宮、青春劇場“杵”在廣場和中山北路之間,西流灣被擋在城市風景線之外,廣場道路不成體系,整體空間感較差、品位不高。“缺乏整體設計,就像把酒和水混在一起,壞了兩樣好東西。”蘇玲認為,山西路特色不彰顯,業態較單一,造成其作為城市商業副中心的“整體沉淪”,人氣、吸引力、營業額和新街口商圈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湖南路地下商場和地鐵5號線建設,使山西路廣場迎來改造更新機遇。南京市規劃局局長葉斌介紹,山西路片區的規劃設計,就是要變“一盤散沙”為“通盤考慮”,變“各自為政”為“有機整合”:綠地項目和新青少年宮整體“后移”“靠邊”,敞開兩三萬平方米的廣場空間,視線無論是從湖南路、中山北路還是山西路方向,都能看到開敞的廣場和背后圍合的天際線。他樂觀預期,山西路很快將有自己的“新封面”,加上新建建筑商業、辦公、住宅、文化、科普業態混合,以及湖南路地下商業街呼應,“南京第二商圈”復興在望。
像山西路廣場這樣,南京近年來有意識地通過城市設計,對窗口地區、文脈節點更新改造。金陵飯店在其三期亞太商務樓建設中,拆掉周邊附屬建筑,敞開道路界面,一二三號樓組團分布,在新街口東北角形成大疏大密的空間景觀,讓人賞心悅目。蘇玲透露,城南中華門地區將在門內建設城墻博物館,秦淮河上增設兩座車行橋梁,以保護長干橋洞穿中華門城堡的“禮儀軸線”, 門外開發大報恩寺二期、越城天地等旅游配套項目,并對雨花臺西側的地鐵中華門站節點進行改造,形成山林城河碑塔一體的空間景觀,打造南京重量級的文旅景區。
城市新區“白紙作畫”,更讓城市設計有了用武之地。河西江蘇大劇院、金陵圖書館、奧體中心連成的“文體軸線”,緯七路高架往南綿延的“CBD軸線”,都是精心設計的城市新景。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青奧軸線”,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段進教授“操刀”,通過地下立交人車分流,把70米寬的道路廣場引向江邊,改變了河西形成“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的歷史。廣場盡頭橫跨夾江的QQ橋(南京眼),是整個青奧軸線的“高潮”和“焦點”。“QQ橋的高度和樣式曾讓我們頗費腦筋。”段進說,QQ橋太過高大會“添堵”,太小了又不起眼,通過電腦模擬和仿真設計,最后精確到85米高,把市政工程當作城市雕塑來建,建成后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都是“視覺中心”。
對窗口地區規劃建設,南京并不只是QQ橋、金陵飯店這些“地標建筑”,也不僅有山西路這類可以“教育好的孩子”(青少年宮拆除體量不算大),還有很多難以修復的“城市瘡疤”。門西胡家花園建成后,背后鳴羊街上二三十層的高樓大煞公園風景。“游人拍照,高樓總是闖入鏡頭,電腦上都難以PS。城南不是高樓禁建區嗎,怎么會蓋起這么高的大樓?影響了整個城南風貌!”公園負責人發問。另外還有玄武湖東南方向的幾座大樓,臺城大廈利用政府辦公樓搬遷的機會“削”去一半,可是和平大廈、金陵御花園貴賓樓還是突兀地橫在山水之間。
“大樓不管自身多現代化,要是建錯了地方,就是城市敗筆,而且很難拆改。”蘇玲說,城建光有總體規劃、建筑設計是不夠的,還需要城市設計塑造空間特色,完善功能配套。如果沒有城市設計進行引導,若干單個“新穎別致”的建筑設計混合一起,最終很可能是一個“壞規劃”。為此南京明確,今后重點地區、重要地塊“無設計不招商”“無設計不出讓(地塊)”,要讓城市設計成為精細化建設管理的基礎工程、前置條件,讓城市更加協調有序,多留贊嘆少留遺憾。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