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3億規劃石頭城遺址公園
2012年,南京確定要建湯山猿人洞、大報恩寺、明故宮、牛首山和石頭城五大考古遺址公園。而今,只剩下石頭城的建設遲遲未動。記者從南京環保局獲得最新消息,始于1800年前的石頭城即將最大規模重現;遺址公園首批項目總投資1.307億元,目前處于環評公示階段,預計年內動工開建。
考古顯示隋唐時仍被修補使用
記者了解到,早自2009年始,南京大學和南京市博物館聯合在清涼山公園和國防園進行了考古勘探發掘,并在周邊地區展開大規模考古調查。遺址公園擬建范圍內保存下來的主要遺存為東垣和北垣遺跡,兩段遺跡呈北高南低的形勢,長約760m。其中,東垣遺跡呈西北至東南走向;北垣遺跡呈曲線狀,東起八角亭,全線長約570m。之后,考古隊在北垣遺跡西段發現了時代晚于六朝、并對城墻墻體作過修補夯筑的遺跡,由此證明六朝石頭城在隋唐時代,仍被修補使用過。
這與隋唐時代石頭城曾有延用的文獻記載相符合。在八角亭西北側一個探溝,考古人員在一段隋唐時期的夯土墻體下,發現了年代更早的包磚墻體。這段包磚墻寬1.1m,殘高1.1m,保存較為完整。在墻基北側,還有一段以磚塊平鋪砌成、與包磚墻平行的路面,初步推測為道路遺跡,年代為東吳時期。考古專家表示,清涼山的考古發掘,解決了長期以來學術界對石頭城方位和四至范圍的爭議,基本確定石頭城位于今鼓樓區清涼山、國防園、菠蘿山、紅土山一帶,與史料記載相吻合。
兩年后到清涼山上逛遺址博物館
依照最新環評公示,南京石頭城遺址公園定位為集遺址保護、文化旅游、國防教育、生態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遺址公園,首批(此次環評部分)建設期2年。
記者獲悉,項目規劃建設范圍主要包括清涼山公園、國防園現可控的所有土地范圍。首批新建建筑包括:遺址保護與展示建筑、清涼臺(石頭城遺址博物館)、蘭圃(含東游客服務中心)、國防園新入口(含西游客服務中心),全園基礎設施改造,景觀提升等。
保留首都水廠記憶
為在城西再形成一個忠于歷史的人文景觀,遺址公園首批工程將結合清涼臺節點,打造清涼山公園歷史文化核心展示區,其間既做清涼臺(石頭城遺址博物館),又對首都水廠的歷史遺存予以記載。據考證,南京1930年始建民國首都水廠,清涼山水廠遺址是當年首都自來水廠的一部分,對外稱“首都水廠”。清涼山“水廠”其實是當時的一個大型水庫,庫容量為1萬立方米。由于目前民國水廠遺跡已經破壞殆盡,且年久失修,地下部分必須消險處理,民國水廠舊址部分地下水池現場已被建筑垃圾填埋。此次工程擬對山頂平面的水泵房予以設計修繕,增加水廠工業部件的展示,在建筑前面立碑,通過文字記載說明此處為:“首都水廠高位水池遺址”。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來二連恐龍遺址公園一起研究古生物吧!
4A級旅游景區,位于二連浩特市區東北9公里處的額仁諾爾鹽池一帶,是內蒙古最早載入國際古生物史冊的恐龍化石產地,園內陸續發現盤足龍、鴨嘴龍、似鳥龍、甲龍、角龍化石十余種,發現恐龍蛋化石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證實了恐【詳細】
重慶銅鑼山國家礦山遺址公園 “桃心”水坑
位于重慶渝北區石船鎮內的銅鑼山國家礦山遺址公園,是當地政府將上世紀70年代采石留下的礦坑、懸崖絕壁打造而成的。【詳細】
南京鼓勵利用城市地下空間
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自12月25日起至12月30日前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意見。《辦法》明確,地下空間優先用于建設地下通道、市政工程等。鼓勵建設商業、工業、倉【詳細】
鄭州:以生態綠化方式讓古遺“活”起來
鄭州市生態保遺工作推進會在新鄭召開。鄭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市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楊福平出席會議。鄭州市財政局、文物局、各縣市區、管委會生態保遺工程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