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設海綿城市已勢在必行
本月19號-20號,全市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達到359.1毫米。全市出現大范圍積水,原因何在?又如何從根本上改善這一問題?來聽記者孫博的報道。
汽車涉水聲,汽車鳴笛聲……壓混
昨天中午11點,雖然暴雨早已停止,但河西區解放南路從梅江道向郁江道方向路段的積水依然有20公分左右,現場通行十分緩慢。市民于先生20號晚上駕駛車輛經過這里時發動機進水熄火,一直到昨天中午也沒能得到救援。
從晚上就等,我回家了,早晨5點多就又來了,一直等到現在。排不出去,你看現在雨都停了多少個小時了,這水還這么深。
截至昨天下午5點,全市仍有包括河東區成林地道、南開區密云一支路等15處積水點位沒有恢復正常通行。對此,市排管處防汛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趙國鈺表示,在暴雨來臨之前,全市各級防汛部門就已經提前騰空了排水管道及市區二級河道水位、增強了管道雨水的調蓄能力。暴雨停止后部分地區退水較慢,主要是因為全市的一級河道、二級河道均已飽和,路面積水無法排入河道所致。趙國鈺說:
受降雨影響和風暴潮的頂托,海河的水位持續升高,周邊的二級河道水位也高,很多指標超過了泵站的設計排水能力。只能等到河道水位下降,然后才能用排水泵站全力排除。
由此可見,針對突發的惡劣天氣,有關部門雖然已經在應急處置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光有應急預案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為避免逢暴雨便“看海”的尷尬,本市從多年前就開始了積極探索。本次降雨,中新天津生態城降雨量接近200毫米,達到大暴雨級別。但區域內排水系統正常運轉,路面沒有出現大范圍積水現象。據了解,中新天津生態城從城市規劃階段就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在道路鋪設中使用8萬平米的透水磚,在道路兩側還設有大量排水孔,使城市地表能像“海綿”一樣吸水。降雨時,大約七成雨水從排水孔和透水磚下的礫層流入綠化帶澆灌植物,其余三成流入地下管網,既減輕了排水管網壓力,又充分利用了雨水資源。
截至目前,中新天津生態城、新八大里、海河教育園等項目從規劃階段都已經引入了“海綿”理念。今年,天津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未來三年,中央財政將每年給予6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持天津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天津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將實現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趙樂軍表示,隨著本市建設海綿城市的步伐不斷加快,未來將有望從根本上改善目前“逢暴雨必內澇”的防汛局面。
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從而減少雨水對下水道系統的影響,消除城市發發生內澇的風險,這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目的。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