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氣候論壇在武漢舉行 推進低碳合作
全球城市氣候領袖群(簡稱“C40”)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3日在湖北武漢召開,來自全球19個大城市的政府官員和業界專家共聚一堂,分享氣候開發與城市低碳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經驗,推進成員城市間的低碳交流合作。這是有著10年歷史的C40峰會首次在亞洲城市舉行。
據出席論壇的C40城市氣候領袖群副總監Kevin Austin介紹,城市既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區域,也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主體,更是解決氣候問題的關鍵。為此,2005年時任倫敦市長的肯-利文斯通發起成立C40組織,致力于解決城市溫室氣體減排和氣候風險降低的服務型國際團隊。
目前,C40成員包括柏林、倫敦、紐約、多倫多、里約熱內盧、墨西哥城、馬德里、哥本哈根、鹿特丹、悉尼、東京、首爾、雅加達、孟買等75個國際城市。中國則有香港、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南京和廣州等7個城市為其成員。成員城市擁有5.5億人口,占據全球約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武漢市長萬勇指出,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充分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積極姿態。繼去年11月中美雙方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宣布到2030年中國碳排放達到峰值后。今年9月中美兩國再次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重申了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向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的決心。
武漢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特大城市,憑借較大的城市規模、獨特的地理位置、偏重的產業結構等特色,注定其低碳發展轉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將為世界其他同類城市的發展轉型提供實證經驗。在今年9月中美氣候峰會上,武漢向世界承諾了在2022年左右碳排放量達到峰值,這比中國平均達峰的年限提早了8年。
據悉,為實現低碳發展之路,武漢市除實施構建低碳型產業體系、改善能源結構、推廣節能建筑、發展綠色交通、倡導低碳生活等舉措外,還積極開展中美碳捕捉技術、中法生態新城、中法碳計量合作等系列國際合作,并在低碳城市空間規劃、綠色低碳可持續交通、建筑能效、新能源城市建設等方面與美國能源基金會展開合作。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南通生態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破壞和對生態系統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展并且持續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