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南寧 宜居城市
綠地建設 成績斐然
“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仍綻放”,“城在林中、綠在城中、花在眼中、家在園中”是人們對南寧市最深的印象。南寧的園林建設已從簡單的綠化走向了彩化、香化、果化與亞熱帶風光化,向著城市生態安全保障、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資源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發展。
開展擴蔭增綠工程。加大常綠闊葉喬木種植數量,積極倡導“立體綠化、屋頂綠化、垂直綠化”以及“生態廣場”、“綠島綠心”和“城市綠道”等新理念,進一步增加城市“綠量”。
實施增花添彩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道路景觀品位,推進實施“拆墻透綠”及“增花彩化”工程,增加城市精品線路和重要節點日常花卉下地種植數量,營造濃郁熱烈的“綠城花海迎賓朋”盛景。
建設岸綠景美工程。結合“中國水城”規劃,圍繞“一江、兩庫、兩渠、六環、十八河、一百湖”水系結構,重點打造18個內河湖泊,把水系兩岸綠化作為園林綠化發展的重要載體,營造水岸特色景觀。重點開展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推進實施了南湖—竹排沖、可利江、心圩江、良慶河、楞塘沖等河流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打造出了一批秀美的濱水景觀區、內涵豐富的文化長廊和人水和諧的生態休憩區。
打造新區精品工程。科學統籌五象新區園林綠地建設,重點打造“綠肺”——五象嶺森林公園、示范性公園——五象湖公園。改造提升新區主干道綠化景觀,突出“綠樹成蔭”、“果樹上街”、“花開四季”、“綠中飄香”等園林特色。
推進人文智慧工程。在全市公園、風景區中推行“文化建園”、“一園一品”及市政主干道“一路一景”建設模式,精心雕琢城市個性。
打造產業示范工程。加大園林鄉土樹種、特色樹種、精品花卉以及開花、彩葉、彩果、香化植物的研發、培育和應用,做大做強苗木產業。2013年,全市花卉苗木產值44億元,苗木自給率已經過半。
至2013年年底,南寧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36.56%、42.1%及13.74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61%,各城區綠地率最低值2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低值5.13平方米、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100%、城市防護綠地實施率90.14%、城市道路綠地達標率83.11%、林蔭停車場推廣率70.57%、林蔭路推廣率89%。
建設管控 智慧為本
南寧市建立了較完善的城市園林綠化法規體系和“綠色圖章”制度,實現了園林綠化科學管理、依法治綠。通過“一園一品”、“三優一滿意”公園創建、舉辦各類花卉文化節慶活動等形式,進一步提升公園服務管理水平;通過實行市、城區兩級道路綠化養護管理機制、推行市場化等方式提升城市道路綠化管養水平;通過出臺《南寧市鼓勵立體綠化實施辦法》,大力倡導節約型綠地和立體綠化建設;通過“一村一韻”,結合“生態鄉村,村屯綠化”活動,重點打造美麗鄉村。生態環境宜居宜業
南寧市依托青山綠水,做足山水文章。城外,依托盆地地形,以城市周邊水庫、林區為基礎,形成得天獨厚的青山綠水環城生態圈。城內,蜿蜒的邕江穿城而過,郁郁蔥蔥的邕江兩岸風光帶與城市街道、公園綠地生態相融合。構筑了“青山為屏、邕江為帶、山水相銜、綠羽成脈”的綠地系統格局,展現了南寧生態宜居的城市自然風貌。自實施“藍天、碧水、寧靜、整潔”四大工程以來,南寧市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提升,城市大氣質量常年保持優良等級,在全國省會城市名列前茅。通過倡導“綠色出行,低碳環保”出行方式、大力實施綠道建設、發展城市快速公共交通事業和公共租賃自行車出行等措施,保護自然、師法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已成為廣大市民的共識,南寧宜居宜業環境日益彰顯。
節能減排 卓有成效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南寧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全面加快推進工業節能技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及工業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促使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新進展。2014年,提前完成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十二五”減排任務和自治區下達的淘汰57個落后產能項目任務,完成南寧市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建筑、能耗監控和數據中心建設,成功申報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
市政設施 功能完善
基礎設施是城市運行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南寧市不斷完善供電、通信、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大力推進高速公路、鐵路、航空、黃金水道、軌道交通“五位一體”立體交通體系建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覆蓋率達到60.37%。實現市本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2015年,南寧將建成占地140畝、年處理生活垃圾73萬噸、發電量2.6億度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注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007年,數字化城市綜合管理與指揮系統建成使用。2014年,深入開展“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對城市實行網格化管理,落實責任到人、到片,深入實施城市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七大工程”,實現了城市建設大提速、城市管理大進步、城市環境大改善、城市文明大提升。
人居環境 和諧有序
為城謀發展,為民謀幸福。南寧市加大城市建設投入,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在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和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建設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拆遷一片,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成功一片”的棚戶區改造目標,共完成棚戶區改造1.2萬多戶。2004年12月,東溝嶺棚戶區改造率先獲得廣西惟一的“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南寧市通過有序推進社區配套設施建設,社區教育、醫療、體育、文化、便民服務、公廁、綠地等各類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人居環境舒心怡人。
社會保障 落實到位
南寧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有效提升,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覆蓋率明顯提高。公共場所均設有無障礙設施,細微之處體現了“能幫就幫、敢做善成”的南寧精神,廣大市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2011年至2013年,市本級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47433戶,實際開工建設50355戶,開工率106.16%。截至2013年,住房保障累計申請戶數65533戶,已實施保障戶數65533戶,保障率達到100%。2014年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率達到92.17%。
走生態立市、綠色崛起之路,是南寧人民的共同追求。南寧市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實干的精神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跨越!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