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4處濕地和濕地公園 躋身省級生態保護區
濕地是城市的綠肺,也是重要的野生動物分布區,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資源保存有重要意義。今年,我市對省級生態紅線區域進行優化調整工作,全市重要濕地全部納入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在調整后的省級生態紅線區域中,七橋甕、新濟洲、綠水灣、固城湖等濕地進入保護名錄,其中新濟洲、綠水灣、固城湖等4處重要濕地還有部分區域納入一級管控區,嚴禁一切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
在生態紅線區域劃分類型中,濕地有兩類,重要濕地和濕地公園。經過優化調整,南京一共有110塊省級生態紅線區域,其中有14塊是重要濕地和濕地公園。
增加的濕地類保護區中,主城區新增秦淮區七橋甕濕地公園,占地面積為0.24平方公里。江寧區新增上秦淮河重要濕地,占地15.09平方公里。原本已經劃入省級生態紅線區域的綠水灣濕地作出調整,中間留出梅子洲過江通道區域,這一區域由過去的一級管控區調整為二級管控區。
14塊進入省級生態紅線區域名錄的濕地中,有4處的部分區域納入一級管控區,長江(江寧區)重要濕地中,新濟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子匯洲以及與安徽交界處小洲的全部陸地范圍“打包”為一級管控區;位于浦口的綠水灣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中的部分區域;高淳固城湖省級濕地公園中的固城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固城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中的固城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
動植物種類多,濕地是城市的生物資源庫
在生態紅線區域優化調整工作中,為何對濕地保護如此重視,重要濕地全部“打包”列入名錄?環保部門介紹,這是因為濕地是一個城市生物資源種質庫。
在這次優化調整省級生態紅線區域的名單中,新增了兩個自然保護區名單,分別是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長江大勝關長吻鮠銅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其中長吻鮠銅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從南京市市級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升級為省級區域。
位于浦口的綠水灣國家濕地公園,除了有多種珍稀植物分布外,也是我市最大的野鳥分布區,每年春天就會有大批的候鳥來此棲息,斑嘴鴨、紅嘴鷗、白鷺、蒼鷺等,在這里都有很大的種群分布。位于江寧區的新濟洲,是一片尚未開發的江中小島,島內已經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相關人士說,從每年南京市生物多樣性調查的結果看,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主城區的動植物分布正在減少,濕地、森林成為一個區域保護生物多樣性最后的資源庫,現在各個城市對濕地的保護已經是搶救性的。
南京濕地家底厚,已通過多種途徑保護
南京濕地資源非常豐富,根據南京市農委對全市濕地家底的調查,我市共有濕地4.6萬公頃。
我市已通過建立濕地公園的方式來保護濕地資源。在我市已經建立的16個濕地公園中,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是江寧新濟洲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4個,分別是高淳固城湖濕地公園、浦口綠水灣濕地公園、棲霞八卦洲濕地公園、江寧上秦淮省級濕地公園;市級濕地公園有11個。通過建立濕地公園的方式進行保護的濕地,面積有2.3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一半。
此次調整省級生態紅線區域后,14個重要濕地和濕地公園進入保護名錄。生態紅線區域實行分級管理,一級管控區內禁止一切開發;二級管控區嚴禁有損主導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