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建設如何面對“鄉愁”
鄉愁不是消極的情感體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2013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3.73%。但不得不承認,在城鎮化率不斷提升的同時,一系列復雜難題也隨之而來。例如,傳統村落不斷消失、地區特色文化衰落、城市病突出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城鎮化的質量,也無形中侵蝕著人們的鄉愁情懷。
李蕾蕾認為,當下,鄉土中國和城市中國分別產生了“回不去的鄉愁”和“失落的工業鄉愁”。她舉例道,廣東梅州新城規劃使得90%的客家圍屋面臨被拆的威脅,圍屋所承載的文化含義將無法依存;伴隨著單位制的解體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老一輩的國企工人和新一代的農民工群體,將形成對工業城市和農業故鄉的雙重記憶與情感。因此,保護鄉土文化遺產和工業文化遺產,尤其重要。
的確,鄉愁作為行動目標和理想,為傳統村落、建筑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啟示。對此,不少學者認為,傳統村落保護、古建筑保護、族譜村志的承襲編纂等,對留住鄉愁意義重大。
而在耿波看來,還遠不止這些。他認為,村落應當保持原始風貌,使人們的鄉愁有所寄托。不過,村落本身不變,只是鄉愁得以寄托的條件,卻不是根本條件,最根本的是走出村落的人們有生存能力和生存尊嚴。鄉愁并不應該是消極的情感體驗,而是人們在離鄉之后因在他鄉得以安身的回頭一望,是對離鄉事實的價值升華。
在現實中留住鄉愁
如何守得住心中的鄉愁,讓它不僅存在于記憶里,也存在于現實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新突破。城鎮化是解決城鄉差距的根本途徑,也是最大的內需所在。要堅持以人為核心,以解決“三個1億人”為著力點,發揮好城鎮化對現代化的支撐作用。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記得住鄉愁”,實質是地方認同和文化認同。司徒尚紀表示,應改變以城市為核心的發展模式,而代之以城鄉協調發展,以城市帶動農村,積極推動就地城鎮化,在此基礎上,傳承、保護傳統文化,構建協調、和諧的人地關系。以廣東為例,可根據廣東區域文化差異,以廣府、客家、潮汕、雷州四大文化板塊為依據,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真正將鄉愁留下來。
耿波認為,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村落形態改變是不可阻擋的大勢,記住鄉愁不只是僵化地保持村落原始風貌,關鍵是要發展出與形態改變相適應的生存模式。同時,在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城鄉發展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才資源的不均衡,應鼓勵那些離鄉的“新鄉紳”,反哺村落、建設村落,共同留住一份鄉愁。
在不久的將來,鄉愁應該不只是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而是就在你我的生活里。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