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眼中的“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開放包容 合作共贏
幾天來,一幅明代手繪長卷《絲綢之路大地圖》,成為博鰲亞洲論壇文展區最“熱”的展品。中外嘉賓紛紛駐足觀賞,順著這條數百年前的“絲綢之路”心馳神游。
更牽動人心的“絲路”,則從歷史深處高蹈而來,成了博鰲論壇會場內的最大焦點。有媒體形容:聽每場討論,“一帶一路”四個字無時不在。
3月28日,各界期盼已久的國家級規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公布,國內外對“一帶一路”的關注愈加升溫。
從提出倡議到開展探索,從尋策問計到制定規劃——在“一帶一路”的演進過程中,中國智庫從未缺席。
今天,“一帶一路”——這條舉世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已呈現出清晰格局。如何理解其定位與內涵?怎樣與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智庫專家們審思明辨,開始了更為深入的思考研究。
“造福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繪就“共同體”美好藍圖
“尊敬的主席閣下……哈薩克斯坦愿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3月28日,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在博鰲用中文發表演講,誠摯表態贏得全場掌聲。
時間回溯到2013年9月。在對哈薩克斯坦的訪問中,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20多天后,在印尼國會演講中,他又發出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穿越歷史風煙,對接時代呼喚,“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巍然問世。
“為什么提出‘一帶一路’?是出于負責任的大國心態,也是因為當時的特殊背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羅雨澤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經濟多極化特征凸顯,部分大國間摩擦增多,甚至有學者宣稱國際秩序回歸“舊常態”。何以實現永續和平,使國際秩序走出“角逐—對抗—戰爭”的“修昔底德陷阱”?唯有加強溝通合作,增進互信理解。
提出構想只是第一步。一年多時間,中國用坦蕩務實的行動表明了誠意。“無論是‘一帶一路’合作的概念、資本還是技術,中國都在提供頂層設計和資源保障。”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指出,“中國已有能力擔當國際合作中的輸出者。”
這一過程中,中國對“一帶一路”的認識持續深化、更加精準。“例如此次文件不叫‘規劃’而叫‘愿景與行動’,更加符合國際慣例。”羅雨澤指出。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愿景與行動》是一個框架性、意向性設計,還會不斷完善。“文件吸收了方方面面意見,本身就是開放合作的結晶,是絲路精神的體現。”
細讀文件,智庫專家的一致感覺是“清晰務實,為戰略推進提供了‘路線圖’”“體現了我國對民族未來和世界前景的清醒判斷”。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研究院院長侯楊方認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鋒這樣總結“一帶一路”戰略的特點:把互利共贏與互聯互通結合起來,寓和平發展理念于具體戰略之中;把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結合起來,使規劃具有切實的經驗基礎;把國內發展與國際交往結合起來,成功調動國內外各方積極性;把合作建設與機制創新結合起來,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務實探索。
“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沿線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是目的,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是結果,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旨歸,因而是一項造福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員馮鉞表示。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