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解讀新型城鎮化融資之道
在界定PPP的涵義時,通常將PPP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PPP指公共部門與社會投資者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各種合作關系。而狹義的PPP是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指政府部門與社會投資者共同將資金或資源投入項目,并由社會投資者建設并運營該項目的方式。
從狹義涵義上來解讀,PPP與傳統項目融資模式具有一定的區別。從特征上來看,PPP與傳統的承包模式和私有化既有相似處也有不同點:從激勵機制上來看,PPP更趨近于私有化;從預算會計制度上看,更趨近于傳統承包。PPP對長期項目的運行績效負責,傳統承包在建筑保修到期后對項目的運行績效不負責任??傮w來看,傳統承包、PPP和私有化的主要區別在于資產的所有權和控制權、企業是否建立并運營項目、策劃管理的主體三個方面。傳統的承包模式只負責構建,不負責維護和運營;PPP對資產的所有權是暫時的,私人企業對資產所有權是無限期的,只受一般立法限制;PPP和傳統承包的優點在于保留了政府決策權和協調權利。
相對于發達國家對PPP的研究,中國在理論和應用兩方面相對比較落后。中國政府在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面長期處于壟斷地位,國家干預程度較高,經濟和政治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異,所以中國對PPP涵義的界定與西方發達國家具有一定差別。根據中國國情和PPP模式在中國公共產品和服務領域的應用情況,PPP合作模式的概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界定。
首先,在中國PPP合作模式中的私營部門與公共部門相對,不僅指私有制企業和外資企業,還應包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企業。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國有企業的生產總值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絕大部分,另一方面大型的有能力承擔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責任的集團一般都是國有企業。公共部門一般指的是政府機構和由政府相關部門控制的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企業。因此,中國對“Public”和“Private”的界定應該以利益訴求為標準,即追求社會公益性還是追求經濟效益,而不是根據所有制來判斷。
其次,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風險共擔,利益共享。PPP合作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贏,追求整體效益最大化,所以風險分擔應該根據能力而定。利益分配則是在綜合考慮雙方的成本和承擔的風險基礎上進行,在不損害消費者權利的前提下滿足私人部門對經濟利益的追求。
最后,PPP合作模式中公私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的。長期以來在公共產品和服務領域中國政府既充當“運動員”又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在新型的合作模式下政府必須轉換其職能和角色,在私人投資者的選擇、風險分擔和利益分配等方面不能有任何特權。一旦與私人投資者簽訂合作協議,政府部門僅代表合作的一方,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利用職權干涉項目的建設和私人投資者的行為。由于中國國情的特殊性,這一點尤為重要,關系到PPP項目是否能夠順利進行。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新型城鎮化等將成政府投融資主要方向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詳細】
“特色”引領新型城鎮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詳細】
著眼“新”的特質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加大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論研究力度,著眼【詳細】
寧夏出臺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審議通過了由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編制的《寧夏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