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也有地壇 今年規劃建考古遺址公園再現恢弘
解·國之大事
祭壇方向位置,竟和北京地壇一致
1500多年前,紫金山可能是出現這樣一幅畫面:文武列隊,儀仗隆重,前簇后擁的侍者,皇帝坐在“肩輿”之上,沿著接近45°的山坡登上祭壇……他們如何祭祀?又是向誰祈禱?
“這就是六朝都城建康的‘地壇’!”賀云翱說,目前研究認為,當時皇帝在這里祭拜海內著名的山川湖海,比如長江、黃河、泰山等,有多種祭拜對象。在1號壇,考古人員發現了呈倒“品”型分布的4座土坑,這就是4座小壇,分別對不同事物進行祭拜。在這里,祭拜的對象不是捏造出來的神靈,而是生長于大地,存在于現實中的自然事物,但古人將山川湖海賦予了靈性——為了江山永固,所以祭拜江山。
賀云翱根據史料文獻確認,祭壇建于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公元459年)。當時的南京——建康城北至珠江路南側,西側邊界在今天估衣廊、明瓦廊一線,南到建鄴路、白下路北側,東至內秦淮河西側。而皇宮——被稱為“臺城”的建康宮,在都城范圍內,北到如意里、長江后街南側,南到游府西街、文昌巷北側,西到網巾市、鄧府巷東側,東到利濟巷西側。
作為都城北郊祭壇,紫金山上的祭壇在當時臺城的東北方向,屬于“丑時”的方位,與北京地壇與故宮的方位布局幾乎完全一致。“從實物上看,可見北京天壇地壇的分布,與南京六朝的地壇一脈相承,據此推測,那么建康的天壇可能在臺城的‘巳位’,也就是東南偏南,大約在今天光華門外的大校場一帶。”
“此前,全國留存的古代首都祭壇就是北京明代的天壇、地壇,而現在六朝‘地壇’的發現,又將這類建筑的遺存向前推了1000年左右。‘祭祀制度’是‘禮’的重要部分,中國又是‘禮儀之邦’,六朝祭壇對我們研究中國禮制演變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建·再現古風
考古遺址公園兩年之內會完工
2014年,六朝祭壇遺址的保護規劃在國家文物局完成立項,今年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等將完成規劃編制。賀云翱預計,從完成規劃到保護、展示工程完成,把一座“考古遺址公園”呈現在市民游客眼前,整個周期有望在兩年內結束。
賀云翱說,“保護工程,就是要進行環境出新,將當年考古發現的成果,完整地展現出來,包括石墻、石階、祭臺。”
賀云翱同時表示,遺址范圍內不建博物館和新建筑,而是在周邊建小型陳列館,適當利用聲光電技術,向游客解釋清楚六朝祭壇到底是什么。
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處長聞慧斌表示,計劃適當搭建木棧道,連接已經被馬路分離的1號、2號祭壇,并對民國時在1號祭壇內修建的碉堡,進行下沉處理,避免影響整體風貌。
遺址共有3大區域:除了1號壇、2號壇,遺址內還有一座附屬建筑,承擔“配套設施”的功能,為當時參加祭祀活動的人員提供服務。
據介紹,整個祭壇遺址南北長300多米,占地20000多平方米,保護范圍東西至景區圍墻,南至240米等高線,北到290米等高線,面積約32060平方米。“1999年至2000年,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南京作為六朝古都,迄今尚未發現和發掘過一處與國家都城建設,為研究六朝的地面文物制度和建筑風格提供了新的資料和新的視角。”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