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古村落 保護仍然活著的歷史
村貌換新顏的大拆大建不是保護是毀容
這些天,朝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袁曉文經常到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這幾個村子里,找當地鄉干部、村干部和村民座談,他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一定要保持古村落的風貌。與此同時,朝陽縣正在組織專家編制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規劃。
這位曾經當了3年鄉長、12年鄉鎮黨委書記的局長,對古村落有著自己的認識,“它承載著一種文化,傳遞著一種精神。”
在朝陽縣唐杖子村八盤溝,記者看到,道道溝岔上保存完好的石壩梯田,連綿起伏,古樸壯觀,它記錄著老一輩那種不屈不撓、吃苦耐勞的精神;在三道溝村,還有保留完整的“舉人”之居,它成了當地文化的標志性建筑,為研究當時的文化提供了寶貴的遺產。古人勤奮好學的故事還在影響著這個古老的村莊,村里大學生數量之多遠近聞名。據介紹,從2007年至今,全村已經走出了150多名大學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傳統民居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傳統民居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周靜海說:“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它在建筑、藝術上都有其獨到的特點,對研究建筑史、藝術史具有重大的實物價值?,F在保留下來的完整的村落不太多了,古村落已經成為稀缺的資源。”
古村落的保護在舊村改造、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建設性破壞的狀況比較嚴重,大拆大建是影響古村落保護最大的行政性行為。
周靜海說,一個完整的古村落至少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完整的村貌,包括整個村落的環境和傳統建筑,形成的歷史背景、文化底蘊等;其次是有特色的村風;第三就是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大拆大建,村貌換了新顏,但傳統建筑的歷史承載和文化底蘊都會遺失。
文化深耕讓古村落把歷史講下去
傳統村落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而不同的村落又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綏中縣西溝村的選址和格局顯現著駐守的特色,當年戚繼光帶領著“戚家軍”到西溝村屯墾戍邊,聚族成村,幾百年來,他們的后代在這里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風習俗。朝陽縣的三個傳統村落都是依山而建,但又因所屬大小凌河流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文化傳承是我們保護傳統村落的意義所在。2012年9月,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古村落”這一習慣稱謂改為“傳統村落”,這一修改,旨在突出傳統文化價值傳承的意義。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目前保留下來的傳統村落大多散落在相對偏僻、經濟不夠發達的地方,大多處于“散落鄉間無人識”狀態。沒有深入的了解何談保護?探尋和考證傳統村落的歷史,既能完成傳承,也是最好的保護。
在呼吁保護腰站村的同時,包英杰開始挖掘腰站村的滿族文化。他從永陵請來專家對腰站村的前身以及腰站村名稱的由來都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在他的努力下,整個愛新覺羅家族的家譜已經整理出來了,從家譜中更能明晰地看出腰站村的歷史變遷。
在綏中縣西溝村,有個叫劉福生的人,他1968年由錦州插隊下鄉來到綏中縣,因創辦綏中義勇軍史績展搞調研發現了西溝村小河口,被小河口獨特的長城文化所吸引。2001年,他在回城23年后又重返小河口,并從此定居下來,保護小河口長城,挖掘小河口的歷史文化。
采訪中,周靜海說,傳統村落無論保護還是發展都要基于這三方面來進行:一是保護總體村落風貌。包括村落空間的完整性、村落歷史的完整性等。二是注重村落的建筑價值。包括傳統建筑和周邊環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筑的造型、結構、材料及裝飾等美學價值。三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承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傳統習俗和傳統技藝等。而要做到這三個方面,都需要深耕傳統村落的文化內涵。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