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承載量引關注 浙江各景區嚴控售票數
2015-01-20 07:24:00 來源:今日早報 瀏覽次數:
目前針對游客的調控主要憑經驗
“由于目前瞬時數據還無法監測,因此在現階段,對景點游客的調控仍以經驗為主。”楊小茹說,“在旅游高峰期,我們會派保安和工作人員加強管理,出現擁堵時,會對游客進行人為疏導。”
記者了解到,由于常年接待如潮的游客,斷橋也形成了一套符合現實情況的成熟管理模式。
“別看每到黃金周,斷橋拍出來的照片上,雖然人頭密密麻麻,但是走在里面還是蠻有秩序的,不會很亂。”岳廟管理處工作人員說,
“一般來說,從少年宮、保俶路方向過來的人流會相對多一些,我們會在斷橋口加大管理力度,多疏導。”岳廟管理處工作人員說,在節假日,所有工作人員和保安幾乎“全線壓境”,都工作在景區第一線上。
同時,還有很多志愿者進行相關服務,引導游客有序上下橋。人多的時候,他們還會引導游客都靠右走,一個方向進橋、一個方向出橋。
在引導過程中,一是靠手里的擴音喇叭,二是靠景區里循環播放的提醒音,隨處可見的文明游覽宣傳牌等也起到了很大效果。
而在岳廟等收費景點,管理人員會及時和各個旅行社做好事前溝通,錯開時間安排。人多的時候還會加開窗口,管理好進出口,設置服務臺、引導牌等加大疏導。
“智慧西湖”將做到監測調控一體
“以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開展的人為疏導的方式,也是十分有效。”楊小茹說,但是這樣的管控形式并不能完全滿足“智慧西湖”的管理要求。
“我們正著手開展西湖文化景觀遺產區游客容量監測管理的研究,主要通過科技手段及時了解和掌握遺產區,尤其是各個遺產本體點的瞬時游人量做到實時監控,智能引導,并不斷探索游客管理的有效手段。”
比如,每個游客進入西湖景區時,可以通過手機APP以及景點附近設置的電子屏顯示,得知各個景點游客量的情況,借助“智慧西湖”調整觀光路線。
西湖景區就是要建成一個大的智能管理系統,在西湖景區管委會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有西湖沿線50多個主要景點的實時監控,從客流、車流到景區秩序、水面船只,指揮中心可以及時調度和疏導。
西湖里的花草樹木,每一處古建筑……都有數據采集,匯總成一個預警監測和實時監測管理信息平臺,有任何細微的異樣,監測系統就能馬上感應,并及時預警。
當景區里的某個景點,達到了飽和,就會以引導為主。如果人流量繼續增加,就會在路口設置引導,開始分流,把游客引導去別的景點,也會告知附近旅行團,暫時不要前往飽和場所。
今年臘八
靈隱將取消寺廟里的派粥
靈隱景區一直都是西湖周邊的熱門景點,除了旅游旺季,靈隱每年臘八派粥、除夕頭香活動,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流,景區是如何進行管控的呢?
“靈隱景區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景區,節假日雖然人流量多,但也比較平穩。”靈隱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只要為游客指明方向,及時疏導,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此多年來,管理人員一直憑經驗對游客進行引導和分流,同時加大安保和管理力量。
為了防止人流過于密集,一到節假日就會人多的時候,景區管理人員和保安們會拿上擴音喇叭,站在人流密集處引導游客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會拉上一些分隔警戒帶,疏導游客一邊進、一邊出,防止人流對沖。一旦出現人太多的情況,景區馬上對人流進行疏散。”工作人員舉例說,比如在去年的臘八節,靈隱寺的領粥場面就很井然有序,進口、出口明確分開,在領粥點附近設護欄,引導大家排隊進入。一排排整齊碼好的“水馬”圍欄劃出好幾個區域,并有安保人員維持秩序,讓大家領到了粥就往外走。
不過,記者昨天從杭州市佛教協會了解到,今年臘八節當天,出于安全考慮,杭州各大寺廟都將取消寺廟里的集體免費送粥活動。
不過臘八粥還是會做,只不過領取的方式不一樣。杭州市佛教協會工作人員表示,具體怎么個送法會等今天開會商討后確定下來,再對外公布。
烏鎮
一旦察覺游客過多就會停止售票
去年黃金周,嘉興烏鎮景區接待游客數近50萬人次,10月4日,單日游客數就接近10.5萬人次。可是,對于一個日常平均客流量2萬多人次的烏鎮來說,真的可以接納10萬的客人嗎?
江南小鎮,街路不寬,游人一多,便很容易擁堵。但交錯橫織的街道布局卻方便了分流方案的實施。
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許紅解釋,“節假日高峰時,我們會設置不同的游覽路徑,盡量保證路線的進出單向,并讓工作人員在各個岔路口等進行引導,分流游客到不同的景點觀賞。”
“其實,聽上去單日10萬人次的客流量有點嚇人,但其實仔細想想,這10萬人并不會同時出現在外面的街道上。”許紅說,“烏鎮有許多茶館、民宿、酒店,很多休閑娛樂的設施,不少游客都會選擇在這些地方開始和烏鎮的相處。”
“并且近年來,烏鎮的游客量是逐年穩步上升,有著較穩的增長幅度,這對于景區管理來說,可以做到好的預判,制定較為成熟的應急預案。再加上烏鎮景區規劃合理,配套設施齊全,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什么問題。”
而每年黃金周,烏鎮都會發布應急預案,其中,如果一旦察覺游客過多,就會停止景區售票。而一些景點也采取預約參觀的方式,設置了預約時間段和預約電話、預約網站,確保客流量。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