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不是衰退 城鎮化要有耐心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常態下明年經濟發展態勢如何?調結構能否保持穩增長?改革有哪些重頭戲?民生有哪些新看點?昨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新動向。
專家分析稱:以前大家對新常態有各種看法,還有人認為新常態意味著經濟衰退,通過這次中央對新常態的界定,可以消除認識誤區。
而關于城鎮化“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的表述,強調了城鎮化要避免出現因盲目設立新區、過熱投資等出現“空城”“鬼城”等現象,更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貫穿城鎮化發展全過程。
看趨勢新常態是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針對近一年來海內外始終關注的中國經濟新常態,會議通過對“九大趨勢性變化”的闡釋,歷史地、辯證地分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以前大家對新常態有各種看法,還有人認為新常態意味經濟衰退。通過這次中央對新常態全面、深刻、系統的界定,可以消除認識誤區,引導人們正確、理性、客觀看待新常態。”
會議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可以看到,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轉變、結構深度調整、發展動力轉向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征。
會議明確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引導社會預期等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重點。“面對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有一個過程。這次會議特別強調統一思想和行動,說明新常態下怎么看與怎么做同樣重要,認識不到位、不深刻,堅持用慣性思維去做今后的經濟工作肯定行不通。”張占斌說。
看增長新興領域的投資可能會加快
從剛剛發布的11月經濟數據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2.7%,已經連續33個月負增長,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穩增長任務艱巨。
會議在部署明年工作時,把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作為一項主要任務。同時,提出“調速不減勢”“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等具體要求。
張占斌表示,“經濟增速目標適當調整將為今后改革留下更大空間。如果目標定得較高,經過努力也可實現,但可能繃得太緊,不利于其他工作從容展開。”
會議指出,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對此,專家認為,今后經濟發展中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對過剩產能的調整會影響增速,而做好新興產業的加法和乘法則會創造更多增量。“明年要加快結構調整,意味著新興領域的投資可能會加快。”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