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扶貧模式:“美麗種籽”的云南生態多樣性保護計劃
經濟收入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由于大面積的亂砍濫伐,云南已開始逐漸丟掉植物王國的稱號。一種名叫云南榧樹的名貴木材正瀕臨滅絕。
“砍樹的人說到做到,一棵數百年的云南榧樹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個大坑。”李秀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村民以數十萬的價格賣給福建、江浙木材商人,比種一輩子地都賺錢。”
云南榧樹是一種與紫檀、黃花梨齊名的名貴木材,市場價格昂貴,如今,即使在尚未開發的原始森林中,業已難尋碗口粗的樹木。而云南榧樹的恢復至少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兩三年只能長出小芽,五年還沒有一般的草高,幾十年才能碗口粗,成材的云南榧樹要生長100年。”村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了解,云南當地的特殊物種紅豆杉也在成片地消失。
失去了枝繁葉茂的遮擋,云南也正在失去多種珍稀藥用植物。許建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些喜陰的中草藥只能在樹蔭下存活,樹木與中草藥是皮與毛的關系,生態系統的破壞是連鎖性的。”“很多中草藥都非常珍貴,而且其中一些慢慢在消失。”公益機構中國滋根負責人楊貴平說。
然而,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不限于砍伐,還包括農民長期的種植習慣。據悉,麗江周邊的農村以種植煙葉、蕓豆、玉米為主,僅夠維持溫飽,但對土壤、植被的破壞卻是短期無法逆轉的。
許建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種植煙葉對土壤的破壞很大,種植蕓豆需要砍伐箭竹。”
蕓豆是一種藤類植物,只有攀附于箭竹等植物的枝條上才能開花結果。據美樂村村民介紹,種蕓豆雖然經濟效益略好,但一畝蕓豆的生長需要砍伐2000多根箭竹作為豆蔓支撐物,而在開春季節,箭竹竹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和小熊貓的主要食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美樂村的梯田上看到,至今仍有大片的土地上種植著蕓豆,枝蔓纏繞著箭竹生長。
然而,亂砍濫伐和破壞性種植經濟作物并未能使村民富裕起來,事實上,遠離旅游區的大部分村民家庭僅僅維持溫飽,家中的女孩兒大多輟學,部分村民的家中沒有任何電器。
“當地村民需要一種既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增加收入的可持續的環保行動。”奧利弗古登認為。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