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有別于千城一面的山地特色品質城市
正確處理老城改造與新城開發的關系
黔江擁有連綿起伏自成系統的山體水系。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黔江依山就水而建,逐漸形成了“一城五組團”的城市空間格局。各組團之間明確了不同的功能定位,老城片區以核心商圈打造和改造升級為重點,優化完善商貿、金融和居住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正陽片區以加快行政服務中心和提高產業產出密度為重點,以正陽工業園區和現代物流基地為依托,打造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和產業集聚中心;舟白片區以加快推進民族風情城、城市峽谷景區建設為重點,依托職教園區、舟白空港,建成文化服務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旅游集散中心;青杠片區以推進PVC一體化、鋁加工等項目為重點,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馮家片區以絲綢、生物醫藥制造為依托,著力發展標準廠房式工廠,建成新型加工企業園區?,F在行政、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帶來了較大的車流人流壓力,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加劇。對此,按照“疏老城、建新城”的思路,形成了新老城區建設互為依托、同步推進的工作格局。一方面,嚴格控制老城開發,著力點在舊城改造和提升品質上,近幾年持續開展了新華大道改造、黔江河水體污染等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改造升級了大什字核心商圈,把三岔河片區打造成為“城市客廳”;另一方面,按照“集中一片、建設一片、成型一片”的思路提速新城建設,既兼顧局部品位又體現單體特色,盡可能低密度、低容積率地建,現已建成美地華府、碧桂園等一批高品質住宅小區,火車站片區、正陽桐坪片區、舟白職教基地片區等重點區域城市形象初步顯現。
建設彰顯山水特色的獨特旅游城市
城市的特色在于差異度和個性,需要創造獨特的城市品牌。黔江地處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壯美奇秀長江三峽、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鳳凰古城等著名景區的中心位置,通勤半徑均在2小時左右,旅游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稟賦良好。鑒于渝東南生態旅游同質性,黔江利用自身優勢,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把黔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主要目標是依托城市大峽谷、大峽江、大溶洞,著力打造“東方盧森堡,中國峽谷城”,全域性建成世界級地質公園,致力建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獨特旅游城市,樹立起能夠與周邊地區區別開來、能夠在全國立足的品牌。近幾年,黔江先后聘請中山大學旅游規劃設計院專家團隊、德國戴水道公司等國內外一流的規劃設計團隊開展旅游規劃和設計。目前,正引進美國CORDISH(科帝思)公司開展旅游城市設計,建設峽谷城堡酒店,著力打造歐洲風貌的旅游城市。同時,加大精品景區建設力度,城市峽谷峽江景區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建成摩崖石刻觀音像,明年元旦對外開放;小南海民俗生態博物館展示中心提檔升級等“8+2”項目基本完工,對濯水古鎮進行整體經營和打造,風雨廊橋恢復重建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引進福建萬麗集團合作開發武陵仙山旅游休閑度假區項目,打造全國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
構建“4個1”城鄉相對集中居住體系
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宜居。黔江作為小城市,沒有盲目攀比、貪大求新,而是考慮客觀條件和現實需要,“因風吹火,照紋劈柴”,擯棄攤大餅式發展方式,在推進中心城區呈“組團式”布局的基礎上,在城鎮形態上也重視集鎮、農民新村、特色院落的發展,實施了“4個1”城鄉相對集中居住體系建設,即打造1個中心城區、10個重點集鎮、100個農民新村、1000個特色院落,因地制宜推動城鄉居民相對集中居住,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心城區方面,黔江主要是把老城和新城建設好,對落戶城區的轉移人口給予政策支持。重點集鎮方面,考慮到鎮鄉規模普遍偏小,最大的就2萬多人,其中集鎮居民不到1萬人,避免基礎設施建設浪費,在建設上沒有全面開花,而是集中建設10個集鎮。農民新村和特色院落方面,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結合地域環境、地方民俗等因素,尊重群眾意愿,能進中心城區的進中心城區,進不了中心城區的進集鎮,進不了集鎮的到農民新村,部分不愿意搬遷到農民新村的,就到相對集中的特色院落居住。比如,原來有二三十家,就再搬進去二三十家,然后統一把水、電、路配套好,“老瓶添了新酒”。近幾年,累計搬遷了5萬人,加上2010年之前已經搬遷的,一共搬了7.9萬人??傊?黔江通過“4個1”相對集中居住體系建設,讓城市融入了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