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生態文明建設新成就
9、28小時,緊急追獲外地公司在寧丟失高危放射源
新聞播報
5月9日凌晨1時,南京環保局12369接報,天津宏迪工程檢測發展有限公司在南京探傷作業期間,丟失放射源“銥—192”一枚。環保部門迅速啟動應急措施科學處置,組織環境應急人員趕赴事故現場開展地毯式搜尋,與此同時通過官網和官微及時發布準確權威信息,避免公眾恐慌。10日上午9時40分,應急人員確定放射源位置,組織10人處置隊分組輪流作業,終于在當日18時將丟失的放射源安全收進專用鉛罐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專家點評
孫克強(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隨著人員流、信息流、物質流的數量不斷增加、速度不斷加快,現代社會運行的各種風險不斷增加,這就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現代社會并不怕產生風險,關鍵是我們有沒有防范各種風險的預警機制以及風險發生后有沒有科學、有效的處置保障。建立生態環境突發事件的預警與處置機制是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整體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防患于未然,也善治于已病。只有這樣,才能讓環境事件發生概率、產生的社會危害降到最低。
10、首列“環保號”地鐵駛出流動課堂傳播綠色理念
新聞播報
6月6日,南京地鐵開出首列“環保號”列車。這列地鐵車廂內的看板、車門、車窗、側椅貼,乃至扶手里的小標語,都是風格多樣的環保標語,包括了節水、節電、不浪費食物、綠色出行、垃圾回收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內容,“環保就在身邊為環保微改變”的理念在列車每個角落都觸目可及。乘客掃描拉手上的二維碼還能參與環保互動游戲,輕松愉快地學到更多的環保知識。該列車還在全國首創了兒童環保車廂,以兒童的視角和語言來宣傳環境教育。這列地鐵就像一間流動的環保課堂,潛移默化地傳播綠色生活理念。
專家點評
李寧寧(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環保號”地鐵,是個非常好的創意與示范,將對增進公眾的環保意識發揮積極的作用。目前,公眾的環保意識是我們環境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因為缺乏環保知識,而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因為缺乏環保理念,只圖自己的方便,而不去顧及對環境的影響;因為缺乏環保責任感,而不考慮自己該有所的作為。只有利用一切形式和途徑傳播綠色知識與綠色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才能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新風尚。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