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奇特建筑’不低碳”
今后一些城市的地標建筑或許不會有“新奇特”所謂的震撼效應了,因為這些建筑不符合低碳標準,在設計方案階段就會被排除。11月21日,住建部科技委副主任、教授級高工王鐵宏做客南方都市報與廣東科學中心合作主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講述建設領域的技術革命,并建議廣州利用好珠江的景觀優勢,打造好建筑輪廓線。
談節能建筑 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一半
建筑的運行能耗加建造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50%,所以,建筑節能比起工業、交通節能的空間都要大。其中,公共建筑的能耗是普通住宅能耗的5至10倍,有的甚至有20倍,“所以一定要抓住公共建筑這個主要矛盾”,王鐵宏說。
他介紹,從2005年國家開始在住宅中推行節能建筑,2006年是公共建筑,8年時間已全部實現了建筑節能,效果非常顯著,“如果按節能50%來算的話,7至8年我們新建的140億-150億平方米的建筑,起碼節省了1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了3噸二氧化碳。”
“節省煤就是節省錢”,王鐵宏說,現在有些城市已經限批了,必須碳排放降下來才能再給指標,節能改造會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另外,節能改造也會惠及民生,比如,節能住宅稍給一點熱冬天就暖洋洋的,不節能的建筑“跑、冒、滴、漏”,冬天就非常不舒服。
清華大學胡鞍鋼認為,當前的全球低碳經濟運動無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王鐵宏認為,我們正處在節能向低碳的進程當中。
低碳建筑,不僅僅指運行的時候節能,還要建造的時候節能,拆除之后可以重復利用,符合循環經濟理論,這才是低碳建筑的內涵。要實現低碳建筑,一是要盡可能節省鋼材、水泥、玻璃的用量,二是要盡可能實現建筑的工業化,或叫建筑“部品化”,三是從方案論證的時候就排除碳排放高的方案。
也就是說,“今后一些城市的地標建筑就不會有‘新奇特’、所謂的震撼效應”,王鐵宏說,傳統建筑一般是底下大、上面小,要追求新奇特就要上面大、下面小,這個現在的技術都可以做到,但代價就是多用鋼,也就是增加了碳排放。
據悉,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家住建部擬為“奇怪建筑”設判定準則,如果設計方案被判定為“奇怪建筑”,則不予批準建造。
談技術革命傳統現場澆筑方式弊端顯現
實現低碳建筑的一個途徑是建筑方式的轉型。王鐵宏講道,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現場澆筑建設方式已存在很大的弊端。包括水泥、水資源浪費嚴重,工地臟亂差,成為城市里可吸入污染物的重要來源,即使有很多規定,例如硬地面全覆蓋,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還有建筑的質量問題,比如群眾投訴最多的樓道開裂。他說,學結構的都知道,地板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是允許“帶縫作業”的,若養護得非常好,縫是非常微小、用肉眼看不見的,也不影響結構壽命和使用周期。一旦養護不好,就不是微裂縫,而變成“集中縫”,甚至裸露鋼筋,影響使用壽命,有的樓上樓下會產生糾紛:漏水了算誰的?
另外,過去建筑業有豐富的勞動力來源,到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不愿再從事傳統建筑業,招工難、管理難的問題突出,質量控制體系就更難做到盡善盡美。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新時代,新園林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今天在廣西南寧開幕。兩年來,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南寧市成功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精彩紛呈的園博園【詳細】
住建部發布10項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
住房城鄉建設部6日在廣西首府南寧舉辦了【詳細】
住建部等發布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通知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環境保護廳、水利(水務)廳、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環境保護局、水務局、農村工作委員會,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環境保護局、水務局、農村工作委員會,上海【詳細】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出席第九屆世界城市論壇
2018年2月8日,聯合國人居署主辦的第九屆世界城市論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隆重召開。在當天上午舉行的部長圓桌會議上,20多個國家主管城市發展、住房、基礎設施和城市管理的部長級官員出席,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詳細】